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爾基鐵路事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爾基鐵路事故發生於1888年10月29日(俄歷10月17日),俄羅斯帝國哈爾科夫省的波爾基(現在位於烏克蘭),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三世在乘火車從克里米亞返回聖彼得堡過程中,由於火車編組過長,速度過快脫軌,21人當場死亡[1]。
經過
事故發生於1888年10月29日(俄歷10月17日)9時10分,亞歷山大三世一家乘坐的皇家專列途徑哈爾科夫以南地區,車上載有68人,車廂技術指標良好,從未發生過事故。根據俄羅斯帝國的規定,客運列車最多允許有42組輪對,而皇家專列共計15節車廂,64組輪對,載重量接近上限,且車速過快,達到68公里/小時,事發地路基較高,約10.7米,導致出現嚴重脫軌事故。
根據親歷者的描述,火車在脫軌過程中經歷了三次撞擊,所有乘客都被甩下座位。驚魂未定的隨行人員開始搜尋皇帝一家的下落,發現亞歷山大三世與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皇后以及他們的孩子們並無大礙,只是受了些驚嚇。15節車廂只有5節在空氣制動裝置的保護下保存完好,宮廷侍從們乘坐的車廂(內有小型餐廳)徹底毀壞,車廂內13人全部死亡,遺體嚴重扭曲。皇帝的子女們乘坐的車廂中當時只有6歲的奧麗加女大公和10歲的米哈伊爾大公,前者和自己的保姆一起被甩出窗外,摔在路基上,後者被一名士兵在皇帝的幫助下從車廂殘骸中救出。皇帝、皇后和他們的其他子女——尼古拉皇儲(後來的尼古拉二世)、格奧爾基大公和克謝妮亞女大公,以及受邀與他們一起用餐的侍從人員位於另一節車廂,大多只受了些皮外傷,皇帝的背部有碰傷,皇后的左上臂拉傷,奧麗加女大公的背部碰傷,亞歷山大三世的侍衛長一根手指骨折。事故共造成21人當場死亡,24人受傷,傷者中又有兩人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發生後,皇帝本人親自參與對被埋壓者的救援,手臂受傷的皇后參與了對傷者的救治。亞歷山大三世一家乘坐隨後抵達的另一輛皇家專列,於次日抵達哈爾科夫[2][3][4]。
Remove ads
調查

回到聖彼得堡後,亞歷山大三世下令成立由首席鐵路監察員卡努特·謝恩瓦爾男爵(在脫軌事故中腿部受傷)、西南鐵路局局長謝爾蓋·維特、哈爾科夫技術學院院長維克多·吉爾皮喬夫和元老院刑事案件上訴司檢察官阿納托利·科尼組成的調查組,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調查組成員對事故原因的意見並不一致:維特堅持認為事故原因是超速,這樣一來公司就沒有管理上的責任;吉爾皮喬夫認為問題出在枕木上;而科尼認為問題出在鐵路的運營方,這樣一來相關官員就不必承擔責任。亞歷山大三世決定低調處理此事,將謝恩瓦爾、交通部長波西耶特海軍上將、皇家列車監察員塔烏別男爵、庫爾斯克-哈爾科夫-亞速鐵路局局長柯萬科、鐵路局局長薩洛夫等人革職查辦,事故發生兩個月前已經去世的總工程師波利亞科夫也被追責[5][6]。
另有說法稱,這不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而是民意黨策劃的恐怖事件。列車餐車廚師的助手是一名革命者,他在餐車內安放了定時炸彈,設定在皇帝一家用餐時爆炸,而他本人在炸彈爆炸前溜下火車,逃亡國外[7]。奧麗加女大公在回憶錄中寫道,事故發生時,車體劇烈晃動,餐車瞬間被炸成兩半,就連家人們在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也認為這不是簡單的事故。她認為,自己的父親之所以對事件進行冷處理,是因為他不想用這種方式「激勵」其他潛在的革命者[8]。
Remove ads
後續

事故發生後,俄羅斯正教會在事發地附近建造了多個教堂和禮拜堂,很多都在十月革命和蘇德戰爭時期被毀[10]。其他城市也有很多相關的宗教建築。為了慶祝亞歷山大三世一家奇蹟般地逃過一劫,當地開設了以亞歷山大三世命名的商業學校和傷殘鐵路工人療養院[11]。
本就害怕死亡的亞歷山大三世參與救援時因穿著過於單薄感染了風寒,加上事件遇難傷者慘烈的景況,也可能為抗拒改革者的刺殺未遂,總之由於事故的刺激,從此更加深居簡出,漸少激進的改革,還開始酗酒,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直到1894年去世,其間國家大事多由尼古拉皇儲處理,使得俄羅斯落後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現場圖集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