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茲坦協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茲坦協定》(英語:Potsdam Agreement;德語:Potsdamer Abkomme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後有關德國占領與重建問題的一項協定。該協定於1945年8月2日在波茲坦會議上由二戰勝利國中的蘇聯、美國和英國三方共同商議決定。該協定也涉及了關於德國的非軍事化、戰爭賠償以及戰犯的懲處方面問題。

作為一份公報,依據國際法來看該協定並不足以成為一份和平協定,但它事實上的卻是一份和平協定。本協定最終為1990年9月12日簽署的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所取代。
因為法國總統戴高樂並未被邀請到會,法國人拒絕在其占領區執行《波茲坦協定》,尤其拒絕重新安置任何從東方被驅逐的德國人。此外,在盟國管制理事會中,法國沒有接受任何遵守《波茲坦協定》的義務,特別是反對在整個德國建立共同政策和制度的所有提議,以及任何他們擔心可能導致德國統一的任何可能性。[1]
概覽
在歐戰結束,以及盟國召開德黑蘭會議、卡薩布蘭卡會議以及雅爾達會議之後,盟軍通過1945年6月5日的柏林公告來承擔了德國的最高權力。在在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柏林三權會議(波茲坦會議的正式名稱)中,他們同意並通過了1945年8月1日在波茲坦塞琪琳霍夫宮簽署的備忘錄。簽字各方是蘇聯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以及新受選的英國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這三個大國還同意邀請法國和中國作為監督協議的外長會議成員參加此次會議。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於8月7日接受了邀請,但有一項關鍵的保留,即它不會事先接受對最終在德國重建一個中央政府的任何承諾。
內容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