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泰坦巨蟲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泰坦巨蟲屬(學名:Gigatitan),又稱為巨翅蟲屬、泰坦鳴蟲屬,是已滅絕的巨翅目昆蟲,生存於三疊紀時期的吉爾吉斯瑪迪根組[2],模式種為尋常泰坦巨蟲(G. vulgaris),由蘇聯古生物學家亞歷山大·格里戈勒維奇·沙洛夫於1968年發表命名[3]。 泰坦巨蟲屬為泰坦巨蟲科的模式屬,與同屬於泰坦巨蟲科的微巨蟲屬和Ootitan為近親[3][4]。與泰坦巨蟲生存於同一地區的其他物種包括長鱗龍及沙洛維龍。
![]() |
Remove ads
描述

泰坦巨蟲屬於體型十分巨大的昆蟲,其模式種尋常泰坦巨蟲翼展估計可超過40公分(16英寸)[5]。雖然牠們具有與現存直翅目帝王螽斯大小近似的翅膀,但是身軀部分重量卻為帝王螽斯的150%,這意味著泰坦巨蟲可能不具有飛行能力,僅能進行簡單的滑翔[1]。泰坦巨蟲是與螳螂類似的掠食者,具有同樣帶鋸齒可抓握獵物的前肢[6]。翅膀上具有暗色的橫條紋,類似於現存的晝行性螳螂乞睫螳。另外,牠們翅膀上的結構受光照時能反射出炫光,推測是用於混淆掠食者的視線,減少被獵食的機率。從這些特徵看來,泰坦巨蟲應該也是屬於晝行性的昆蟲[1]。和其他泰坦巨蟲科的物種一樣,牠們的前翅上具有類似現存蟋蟀的彈器結構,可能也是為了用於鳴聲,但與現存蟋蟀或螽斯不同的是,泰坦巨蟲無論是雄蟲抑或是雌蟲都具有鳴聲的能力[1]。產卵管上具有銳利的脊,可能是於產卵時方便插入至植物組織內,類似於部分現存的直翅目物種[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