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洛克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洛克線(英語:Rock Line)是美籍奧地利裔探險家約瑟夫·洛克於1924年至1928年間,四次從麗江出發,在木里土司的幫助下經過永寧瀘沽湖木里大寺水洛鎮探訪貢嘎嶺地區(稻城亞丁)的徒步路線,並寫成題為《貢嘎日松貢布——亡命徒的聖山》發表於1931年7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1]。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以洛克的文章和照片為素材,創作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提出了「香格里拉」一詞。1990年代末洛克的探險路徑被在中國旅遊的外籍徒步愛好者重新發掘[2],並於2008年後逐漸開始流行[3]

木里縣水洛鎮至稻城亞丁路段全長約70公里,因其自然風光多變,涵蓋森林、河流、雪山、高山湖等景觀,因此被稱為洛克此次穿越中「最經典」的一段線路,被徒步圈列為「中國十大經典徒步路線之一」[3]

開發

二十世紀初,大小涼山地區長期處於極端封閉狀態,由少數民族地方土司實行割據統治,連中央政權派遣的官吏與軍隊尚難深入,更遑論西方人進入其中[4]

1922年,約瑟夫·洛克受美國農業部委託,前往雲南尋找具有抗病毒能力的栗子樹種,駐紮麗江。在此過程中,他聽說橫斷山脈深處有一個名為香巴拉木里的喇嘛王國,該地風景優美,傳說中還盛產黃金。洛克隨後以「美國農林部專員駱約瑟」的身份致信木里土司,表示希望前往考察並採集標本,但因「山高路遠、土匪出沒」為由被拒絕。1924年初,洛克決定自行組織隊伍前往木里。翻越金沙江峽谷並途經永寧時,他得知原土司已病故,新任土司項扎巴松典對外來訪客持歡迎態度。抵達木里後,洛克在木里大寺受到項扎巴松典的熱情接待。洛克一行在木里停留三天後返回麗江,隨後撰寫遊記《中國黃教喇嘛木里王國》,並於1925年4月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5]

1928年3月底,約瑟夫·洛克再次進入木里。他向木里王贈送了一本刊登有其照片的《國家地理》雜誌,木里王對此感到非常高興。洛克同時提出,希望前往貢嘎嶺地區(三怙主雪山)考察,並請求木里王提供協助。由於木里王與當地匪首扎西宗本關係良好,便寫信給扎西宗本,請其予以配合併不得為難。6月13日,洛克一行離開木里,經嘎如寺、水洛河,越過密珠嘎後抵達夏諾多吉山腳。6月26日,在一場暴雨過後的清晨,洛克終於得以遠眺三怙主神山的全景[5]

1928年8月,約瑟夫·洛克再次前往木里,計劃繼續尋訪三怙主神山。但因正值雨季,未能看見雪山全貌。同年年底,洛克準備第三次前往貢嘎嶺時,收到木里王來信稱,此前洛克進入後貢嘎嶺後,當地突遭冰雹襲擊,導致青稞大面積受災。匪首扎西宗本認為這是因洛克觸怒神明所致,揚言要將其殺害,洛克因此被迫中止行程[5]

1929年4月,洛克再次帶隊進入木里。在木里王的幫助下,洛克從亞丁開始向東北方向,越過雅礱江進入康定境內,對貢嘎山進行了拍照和測高[5]

1931年7月,洛克根據其探訪經歷在《國家地理》雜誌發表《貢嘎日松貢布——亡命徒的聖山》,受到轟動[5]

20世紀90年代起,逐漸有徒步愛好者前來探尋約瑟夫·洛克曾途經的路,「洛克線」由此而生[2]

在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的「香格里拉之爭」中,2001年,雲南原中甸縣以亞歷山德拉·大衛-尼爾約瑟夫·洛克在雲南藏區的經歷為支撐將縣名改為香格里拉縣[6];而稻城亞丁以洛克的數次亞丁探訪及在《國家地理》的文章證明其與「香格里拉」的聯繫,並於2002年1月將亞丁所在的日瓦鄉改名為香格里拉鎮;5月,川、滇、藏三省區在拉薩舉行會議,提出「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新概念[7]

洛克曾將4本發表了其文章的《國家地理》雜誌贈送給亞丁沖古寺的活佛和刻經喇嘛嘉措,並在扉面上簽名。然而其中三本在20世紀40年代的一場大火被毀,僅剩下的一本由嘉措保管,並於2002年由嘉措弟子熱嘎捐獻給稻城縣[8]

Remove ads

路徑

經典路線

經典的洛克穿越路線從木里縣水洛河畔的水洛鎮呷洛村出發,沿水洛河支流白水河向西逆流而上,依次經過菩薩洞、滿錯牛場、藏別牛場。隨後從夏諾多吉東坡繞行至南坡,翻越海拔4700米的扎巴拉埡口進入稻城縣

進入稻城後,路線沿夏諾多吉西坡下降,再沿央邁勇東坡逐步上升,翻越海拔4450米的央邁勇橫向埡口,到達南坡的新果牛場;接著繞行央邁勇,翻越海拔4600米的黑湖埡口和蛇湖埡口,抵達央邁勇西北側的蛇湖。

最後翻越海拔4665米的松多埡口,進入夏諾多吉和央邁勇北坡之間的貢嘎銀溝河谷,依次經過牛奶海、洛絨牛場和沖古寺,最終到達亞丁村[1],全程約需4-5日[3]

瀘亞線

洛克線徒步長線又稱瀘亞線,從瀘沽湖畔開始,經過木里縣屋腳鄉、卡爾牧場,翻越雀兒山埡口後沿​塔斯溝下降,經邛依至水洛後進入經典路線[9],翻越扎巴拉山口進入稻城亞丁,全程約需8日。

事故

2017年4月19日,山東青島驢友荊茜茜計劃獨自徒步穿越洛克線,但從4月20日起失聯。4月29日,在野外堅持生存9天的荊茜茜被當地民警和村民找到後,在送醫途中去世[5]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