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穴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穴獅([Panthera spelaea] 錯誤:{{Langx}}:文本有斜體標記(幫助))又稱洞獅、洞穴獅,是一種已經滅絕的豹屬物種,生存於更新世時期的歐亞大陸至北美洲西北部,在第三次克羅默爾間冰期於歐洲出現,少於 600,000 年前。它們與現代獅子擁有同樣的祖先,是棲息於一些開闊的環境如猛獁草原或是北方針葉林的肉食性猛獸,主要以馴鹿及其他草食動物為食。穴獅在1萬3千年前滅絕[1]。
Remove ads
分類

穴獅(Panthera spelaea)本來被視為是現代獅的亞種,因此原被命名為 Panthera leo spelaea[2][3][4][5]。然而,顱骨與齒式解剖學上的差異足以將穴獅獨立為一新種[6][7]系統發生樹上的研究成果同樣也支持這項理論[8][9][10]。

穴獅在莎勒冰期晚期或艾木間冰期早期時演化自原始獅(原始獅則是出現於 700,000 年前的歐亞大陸)[5]。在波蘭發現的穴獅骨頭碎片經放射性碳定年法判定年代大約於魏奇塞冰期的早期至晚期,大約是 109,000 至 57,000 年前[12]。歐亞大陸上的穴獅大約於 14,900 至 14,100 年前絕種。白令陸橋上的穴獅則在 13,800 至 13,300 年前魏奇塞冰期結束時絕種[1]。
由化石殘骸上的粒線體DNA分析顯示美洲擬獅為穴獅的姐妹群,約由 340,000 年前被困在柯迪勒拉冰蓋南方的穴獅族群分支演化而來[9]。 下面的支序分類表示了穴獅與其他豹屬物種的關係[10]:
| |||||||||||||||||||||||||||||||||||||||||||||||||||||||||||||||||||
Remove ads
描述


穴獅時在舊石器時代常以石洞壁畫、象牙雕刻、黏土塑像的形式呈現,這些遺物代表著穴獅也可能出現於舊石器時代的宗教儀式當中[13][14]。在法國肖維岩洞(約 30,000 年前)描繪了一對走在一起的穴獅,其中一隻的體型略小於另一隻,而體型較大的個體則繪有陰囊,但不具有鬃毛[15]。這代表穴獅和現代獅子不一樣,牠們可能不具有明顯的鬃毛[1]。
在被獨立為一種時,穴獅曾是獅子所有亞種中體格最大的之一,1985 年在德國錫格斯多夫附近發現的一隻成年雄性洞穴獅化石表明,其及肩身高約1.2米(3.9英尺),身長2.1米(6.9英尺)(不含尾巴),這大致相當於一頭體型相當大的現代獅子。實際上,這只洞穴獅並不是同類中最大的,因此可以推斷,洞穴獅要比現代獅子大5%到10%,但比較早期的原始獅(Panthera fossilis)還有之後的美洲擬獅小[16]。和現代獅子一樣,雌獅的體型較雄獅小[17]
古生態學


穴獅生活在一些開闊的環境如猛獁草原或是北方針葉林。牠們的骨骼多半與洞鬣狗、洞熊和舊石器時代文物一同在洞穴中發現因而得名[19][20]。穴獅可能為獨居性的掠食者[21]。
從歐洲[22][23]及白令陸橋東部[24]所發現化石中膠原蛋白樣本的同位素分析顯示,在末次冰期時,馴鹿是穴獅的主要食物來源[23]。而當有機會時,牠們也會狩獵捕食洞熊的幼崽[23][22],其他可能的獵物包括大角鹿、歐洲馬鹿、野馬、麝牛、原牛、歐洲野牛、西伯利亞野牛、幼年披毛犀以及幼年猛獁象。與穴獅共同競爭這些獵物的掠食者可能包括歐亞大陸上的穴花豹、洞鬣狗、棕熊與灰狼[25];以及白令陸橋地區的短面熊、似劍齒虎與白令狼[23]。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