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淺水重炮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淺水重炮艦(英語:monitor),又譯為裝甲砲艦,是一種小型戰艦,其特徵為乾舷高度相對較低無法勝任遠海航行,航速不快裝甲也不強,卻裝有不成比例大口徑火砲。自1860年代起到二戰時期,有多國海軍曾操作過此類型的船艦。越戰時,由於內河作戰的需要,美國重新啟動自南北戰爭結束後就未曾再建置過的褐水海軍(Brown-water navy)船隊,導入至少24艘搭載迫擊砲或火焰噴射器的重砲艦參與在越南的戰事,也成為此類型的軍艦最近期的服役記錄[1]。


「Monitor」這種船艦種類得名自歷史上第一艘採用此配置的軍艦,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聯邦海軍(北軍)旗下的莫尼特號(USS Monitor)。由瑞典裔美國發明家約翰·艾瑞克森(John Ericsson)在1861年時起造、1862年完工的莫尼特號是最早披著鐵甲,也最早裝有炮塔的軍艦。從此這個詞多指內河和沿海的防禦用艦,也可以指胸牆重炮艦,有時在近代還指所有裝有炮塔的軍艦。
在內河上出現的火力最強的軍艦內河重炮艦就是它的一種。在20世紀早期"monitor"重新出現,指的是吃水很淺的有裝甲的炮擊艦,特別是皇家海軍大量地使用它:克萊夫勳爵級重炮艦的火炮達到了當時最大的口徑,於一戰中轟擊德國的目標,它們到了1920年代都拆解了。
Remove ads
參考列表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