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濁上變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濁上變去(濁上歸去)是漢語音韻學和漢語方言學的術語,是中古漢語聲調變化的三種主要現象之一,指聲母為全濁的上聲字改讀去聲(而次濁上字聲調和清上字相同)。
時間
濁上變去很早出現,漢魏時期就可以找到痕跡[1]。晚唐李涪《切韻刊誤》云:「吳音乖舛,不亦甚乎!上聲為去,去聲為上。」指出「辯、舅、皓」等字《切韻》歸上聲不妥。李氏以《切韻》為吳音固然謬誤,但透露出《切韻》的全濁聲母上聲字在李氏方言裡已變為去聲[2]。明確把全濁上聲字跟有關的去聲字看成是同音字而編排在一起的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3]。
範圍
濁上變去現象在官話、贛語、大部分湘語中都很規律;而吳語、閩語、客家話、粵語則多保留陽上調類,或古全濁上字和次濁上字的白讀音有共同演變行為,但不一定單獨成調類,如客家話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併入陰平;北部吳語古濁上字的白讀音多歸陽去;建陽陽上歸陰去,閩南陽上歸陽去,沙溪陽上歸陽入,閩北大部陽上根據聲母類型派入陰去、陽去、陽入甚至陰平。一些學者就以濁上變去現象的同言線為漢語七大方言的一項分組依據[4]。
例如[5]:
Remove ads
例字
以下是一些在古代屬全濁聲母上聲(據澤存堂本《廣韻》),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讀去聲的例字。
並母:並 部 倍 抱 被
奉母:奉 婦 父 犯 范
定母:杜 稻 動 蕩 弟
澄母:重 趙 杖 丈 兆
從母:在 坐 靜 造 聚
邪母:象 像 祀 序 似
崇母:士 仕 柿 撰 饌
船母:葚(船母以平聲為主,且上聲常不變去,常見字不多)
禪母:上 受 是 善 甚
群母:巨 件 近 技 拒
匣母:下 后(包括「後」) 戶 旱 幸
這條規律也有少數反例,如「緩」本是匣母上聲,現代漢語普通話仍讀上聲;「揆」本是群母上聲,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陽平;「會」本是匣母去聲,現代粵語廣州話有陽上一音。
注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