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浙江工業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浙江工业大学
Remove ads

30°17′34″N 120°9′44″E

快速預覽 浙江工業大學, 校訓 ...

浙江工業大學,簡稱浙工大,在杭州市內也常直接稱工業大學[註 1],是浙江省內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學校強項是工程技術學科,尤其在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生物工程製藥工程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影響較大。浙工大與工業界企業界聯繫緊密,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浙江省內重要大學之一。其2025年軟科中國大學[4]排名為62名[5],是排名最好的雙非院校。校名由系郭沫若書法集字。[6] [7]

Remove ads

校史

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創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後經歷了杭州化工學校(1953年6月~1958年6月),浙江化工專科學校(1958年6月~1960年8月)、浙江化工學院(1960年2月~1980年10月)、浙江工學院(1978年2月~1993年2月)和浙江工業大學(1993年12月至今)等發展階段,幾易校址,數歷分合。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杭州船舶工業學校、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分別於1994年、1997年和2001年併入浙江工業大學。

學校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浙江工業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學校牽頭建設的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業大學入選浙江省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8]

浙江省溫州工業學校
浙江省杭州工業學校化工科1953年6月~1958年6月
杭州化工學校
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化工科
1958年6月~1960年8月
浙江化工專科學校
1960年2月~1980年10月
浙江化工學院
1960年2月
衢州化工專科學校
1978年2月~1992年10月
浙江工學院
1994年11月
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1991年12月~
浙江工業大學
1997年7月
杭州船舶工業學校
2001年3月
浙江建材工業學校
Remove ads

歷任書記校長

更多資訊 時期, 姓名 ...
更多資訊 時期, 姓名 ...
Remove ads

兩院院士

以下兩院院士曾先後在浙江工業大學學習或工作:

徐光憲(稀土)、汪猷(有機化學)、千福熹(光學材料)、邢球痕(固體火箭發動機)、周光耀(無機化工)、沈寅初(生物化工)、高從堦(化學工程)、鄭裕國(生物化工)、高翔(能源與環境工程)、包剛(數學)、杜時貴(礦山工程地質)。

標識

校訓:厚德健行

出自《易經[9],勉勵師生樹立高尚品德,知行合一、勇於創新。

學風:取精用弘

出自《左傳[10],從治國引申為治學,需要知識積累才可汲取精華、廣泛應用。

精神傳統:三創精神

分別為:艱苦業、開拓新、爭一流。

辦學特色:以浙江精神辦學,與區域發展互動

校標

浙江工業大學校標為白底藍色雙圓套圓形徽標。內環正中由漢字「工大」兩字經藝術造型疊合而成,展現為「工大人」的視覺形象,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象徵學校培養基礎紮實、勇於開拓的創新拔尖人才;下面有「1953」字樣,系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校名「浙江工業大學」,字體系郭沫若書法集字;下方是「浙江工業大學」英文譯名大寫。[1]

校歌

浙江工業大學的校歌為《浙江工業大學之歌》,集體作詞,刁玉泉作曲。[1]

校區

朝暉校區(本部、老校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潮王路18號,距離最近的地鐵站是潮王路站,位於市中心。其是最老的校區,於上世紀90年代由台灣實業家張子良投資興建,現主要供低年級本科生學習。

假山校區(德勝園)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假山路33號。較老舊的校區,歸相鄰的朝暉校區管理,原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包括海洋學院、成人教育和一些實驗室。

屏峰校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和路288號,距離最近的地鐵站是屏峰站,位於郊區的小和山高教園區,為2003年左右投入使用,分布著計算機、數學科學、土木、設建、教育、公管、人文、外國語等學院,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

莫干山校區(又稱德清校區)

2019年5月27日,德清新校區名稱確定為「浙江工業大學莫干山校區」,目前已投入使用,主要打造綠色製藥創新基地,供化工、生物、材料、藥學、環境、食品等相關專業學習。地址:浙江省德清縣長虹東街999號/工大路1號,較為偏僻荒涼。[11]

之江校區

之江學院和原成教之江分院的老校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182號。系1997年併入浙江工業大學的原杭州船舶工業學校校址。

柯橋校區

之江學院的新校區,地址: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越州大道958號。

院部

Thumb
教學樓
Thumb
逸夫科學館
Thumb
朝暉校區新科教樓

學校現設有二十七個學院、部:

  • 化學工程學院
  • 生物工程學院
  • 藥學院、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
  • 環境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學院
  • 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學院
  • 土木工程學院
  • 能源與碳中和科教融合學院
  • 地理信息學院
  • 物理學院[12]
  • 數學科學學院[12]
  • 管理學院
  • 經濟學院
  • 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人文學院
  • 設計與建築學院
  • 法學院
  • 公共管理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國際學院
  • 健行學院
  • 創業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體育軍訓部
  • 之江學院(獨立學院)

知名校友

參考資料

註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