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浪潮 (美國選舉)
某个政党取得重大胜利的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美國選舉中,浪潮(英語:wave)是指某一政黨取得重大勝利的選舉。根據自2000年以來使用的「紅州與藍州」顏色編碼慣例,浪潮選舉通常被稱為「藍色浪潮」或「紅色浪潮」,具體則取決於哪個政黨取得了重大勝利。「藍色浪潮」指的是民主黨(代表色為藍色)的席位大幅增加,而「紅色浪潮」則指的是共和黨(代表色為紅色)的席位大幅增加。
浪潮選舉通常發生在中期選舉期間。[1]儘管關於什麼樣的選舉結果才算「浪潮」並沒有統一的標準[2][3][4],但最近一次廣泛被認為是浪潮的選舉是2018年中期選舉的「藍色浪潮」。在此次選舉中民主黨重新獲得了聯邦眾議院的控制權,並在州長選舉中淨增7個席位。[5][6]
術語
政治分析師查理·庫克將「選舉浪潮」形容為由一種「宏觀的、全國性的因素」引發,這些因素包括總統的支持率高低、經濟狀況以及政治醜聞等。[7][8]庫克將「選舉浪潮」與「微選舉」進行對比,後者中兩個主要政黨並未取得顯著的席位增長,候選人、地方性問題以及其他與政黨立場關係不大的因素,發揮的作用通常比在選舉浪潮中更為關鍵。[7]儘管多個選舉浪潮有時會連續發生,但選舉浪潮通常被視為例外而非常態。[8]諸如史都華·羅斯坦伯格這樣的分析師通常將聯邦眾議院增加20個席位作為選舉浪潮的標誌。[9][10][11]然而政治學者丹·霍普金斯則認為這個術語在理解選舉時幫助有限,而且選舉浪潮與非選舉浪潮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點。[12]
美國國會現任議員通常在選舉中享有相對於挑戰者的優勢,但在選舉浪潮中,挑戰者往往獲得更多支持,導致比平時更多的現任議員失去席位。[2]選舉浪潮可以讓那些原本被認為對現任黨派安全的席位變得懸而未決,甚至幫助一些有缺陷的挑戰者擊敗現任議員。[2][9]自1954年以來,選舉浪潮總是使一個政黨受益,而使另一個政黨則遭受損失。[2][8]不過這個術語也被用來描述一種假設的情況,即兩黨大量現任議員喪失席位的情形。通常在重新劃分選區後的第一次選舉會形成選舉浪潮,因為經過選區重劃後,許多現任議員在選區內的根基變得不那麼牢固,使得許多現任議員要麼退休,要麼在初選中敗北。[2]
選舉浪潮也可能與「壓倒性勝利」同時發生,而「壓倒性勝利」通常指的是總統選舉大勝。許多選舉浪潮發生在中期選舉期間,通常是執政黨失去席位,反對黨獲益。[1]一個常見的模式是,贏得總統選舉的政黨在同期的選舉浪潮中獲得優勢,而在接下來的中期選舉中,反對黨則迎來自己的選舉浪潮。[9]例如巴拉克·歐巴馬於2008年當選總統,隨之而來的是2010年的「紅色浪潮」。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