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上發射公司
商業衛星發射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是一個提供飛船發射服務的俄羅斯公司,它利用一個移動海上平台,在赤道水域利用專門改進的天頂-3SL運載火箭發射商業酬載。至2008年9月,海上發射公司進行的29次發射中,有2次失敗,另外還有1次部分失敗。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5年1月18日) |

海基發射系統可以讓火箭在地球表面上的最佳位置點火,比起陸基發射系統來,能明顯地增加酬載並減小發射成本。目前海上發射公司所有己發射的商用載荷均為要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通信衛星。
海上發射公司進行發射前,發射架及箭體(包括酬載)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口的海上發射指揮船上裝配,完成後轉移到能自航的海洋奧德賽號發射平台上,然後與擔任指揮中心的指揮船一道,駛往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0°N 154°W)進行發射。
海上發射公司成立於1995年,最開始由來自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的四家公司共同投資在開曼群島註冊,並在1999年3月發射了首枚火箭。當時它主要由波音公司管理,其它股東共同營運。
海上發射公司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提供海基發射服務的公司,但海上發射的構想卻不止一個。1964年至1988年間,義大利羅馬大學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從位於肯亞海岸的聖馬可固定平台上發射過多枚太空載具。1998年7月7日,在巴比倫支海域附近,一枚由新莫斯高夫斯克號潛艇發射的靜海號運載火箭將兩枚通信衛星送入軌道,它們由柏林工業大學為德國太空總署製造。
Remove ads
公司運作
1993年,在明確了不會有比偵察兵-2(SCOUT-2)火箭更強大的運載火箭用於聖馬可運載火箭後(從聖馬可發射的酬載不超過200公斤),俄羅斯和美國開始就一個後來被稱為海上發射的項目進行磋商。
1995年,休斯航太通信公司與海上發射公司簽訂了首份合同,包括10次發射及10次期權。勞拉太空系統公司隨後也簽訂了五次發射的合同。
據1996年報道,項目總費用達5.83億美元。大通曼哈頓銀行當時提供了約4億美元的貸款,俄羅斯和烏克蘭也得到了世界銀行(共1.75億美元,1億美元給俄羅斯,7,500萬美元給烏克蘭)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6,500萬美元)的貸款。
海上發射公司與亞利安太空公司、三菱重工簽訂了互惠協議,為系統由於可靠性、容量、積壓或其他原因導致無法發射時提供保險。此協議於2004年時首次踐行,當時由於可靠性的原因,亞利安空間公司不得不用亞利安-5運載火箭替海上發射公司重新安排了一次發射。
海上發射公司聲稱,他們的發射營運成本低於能力相當的陸基發射系統,部分原因是減少了工作人員需求。其平台和指揮船共有310名船員。
2006年3月17日,海上發射公司的主席和總經理 Jim Maser 宣布將離開該公司加入美國SpaceX公司擔任總裁兼營運長。
該公司於2009年6月22日宣布破產, 2010年重組, 俄羅斯能源火箭集團占該公司股份95%,美國波音公司占3%,挪威阿克解決方案公司占2%, 烏克蘭不再參與該項目。[1][2]
Remove ads
發射流程

至2008年9月,海上發射公司共發射了29枚火箭,26枚成功,1個只取得部分成功。第一個驗證衛星和第一個商業衛星分別於1999年3月27日、1999年10月9日發射。2000年3月12日,為休斯公司製造、ICO全球通信公司所有的通信衛星進行其第二次商業發射時,海上發射公司嘗到了首次失敗。這歸咎於一個軟體錯誤,它使二節火箭的一個閥門未能成功關閉。第二次火箭發射失敗是在2007年1月30日,引擎點火幾秒鐘後在發射台上爆炸,天頂-3SL運載火箭連同波音製造的荷蘭NSS-8衛星均被炸毀。
迄今為止,海上發射公司的所有任務均使用定製的天頂- 3SL三級運載火箭,可將多達6公噸的酬載運送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海上發射公司的火箭部件由多家公司製造,位於烏克蘭的南方設計局生產天頂號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Energia火箭公司生產第三級的DM-SL模組和主引擎,位於美國西雅圖的波音公司生產酬載整流罩和級間結構。
海上發射公司在加州長灘組裝火箭,主要的裝配在裝配指揮船上完成,酬載首先進行測試、加注燃料並封裝,之後,火箭轉移到自航發射平台的橫向架上並進行測試。
發射平台及指揮艦需長途航行約4828公里,分別耗時11天、8天,最後定位在離吉里巴斯聖誕島約370公里的赤道附近國際水域(0°N 154°W)。平台吃水達其發射深度22公尺後,發射架打開,火箭起豎,發射平台船員撤離到指揮艦上,並駛離到5公里以外。確保發射平台上無人後,火箭就開始加注、發射。
Remove ads
發射NSS-8衛星的失敗
2007年1月30日,海上發射公司的天頂- 3SL運載火箭的500公噸燃料及搭載的荷蘭NSS-8通信衛星,在發射時爆炸。後來發布的照片及YouTube上的視頻顯示,洋面上升起一個遠遠大於發射平台的火球。
由於發射平台的自動化發射過程中所有工程師均要求撤離,所以事故中無人受傷。2007年2月1日,海上發射公司發表了一項聲明,詳細說明事故情況。
2007年2月3日,網上論壇張貼了受損傷平台的照片。發射平台的損害大多是表面損傷,但爆炸發射平台下面的尾焰導流器被炸裂散開,墜入海中丟失。
2007年3月,NSS - 8發射失敗後不久,休斯網絡系統公司(Hughes Network Systems)將原本交由海上發射公司的天頂3SL號發射的「太空-3」衛星(SPACEWAY-3)改交給亞利安-5發射 。
海上發射平台在加拿大進行修理,停靠在緊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的西邊的加拿大海軍愛斯奎馬特基地附近,並於2007年7月31日離開。維修於2007年9月完成,兩艘船隻都返回了自己在加州長灘的母港。
關注與調查
1998年,波音公司在此項目開發期間被美國國務院罰款1000萬美元,因其在與海上發射公司的外國夥伴的合作中,違反了武器出口管制法案中有關轉運飛彈技術的條款,這個金額也是同類民事處罰的最高的(本可處罰高達1.02億美元) 。海上發射項目在調查期間被中止了兩個月。
美國國務院發現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間,波音公司非法出口了「國防文獻」和「國防服務」,儘管當時沒有被裁定為損害國家安全。此事是在波音公司的內部調查中發現的。
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海關總署試圖阻止海上發射公司在沒有軍火進口許可證的情況下,將天頂-3SL運載火箭(歸類為飛彈)運到加利福尼亞州裝配。這件事以有利於公司的方式解決了。
也是在1998年,共16個會員國的南太平洋論壇發表了一項公報,要求美國停止該項目,除非相關的環境問題能解決。主要的批評來自島國吉里巴斯。
該項目1997遭到了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 ITWF )的批評,因其是在賴比瑞亞進行的船隻登記。1999年5月,海上發射公司與ITWF達成了一項協議,允許ITWF檢查員作為其船員。
Remove ads
「陸射」系統
「陸射」系統利用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現有的基礎設施, 運載器則採用海上發射的天頂3-SL號三級運載火箭的變體。陸射的天頂3-SLB運載火箭滿足了重達三公噸半的商業衛星的發射需要。兩級的天頂-2SLB運載火箭則可將高達13公噸重的酬載送入具一定傾角的低地球軌道。
2008年4月28日,天頂- 3SLB火箭在拜科努爾太空中心將空間通信公司(Spacecom Ltd)的阿莫斯-3(AMOS-3)太空載具發射入軌,這是「陸射」系統的第一次發射。
直至2010年,「陸射」系統已進行4次衛星發射。
優勢
海基赤道發射平台有幾個超過傳統陸上發射的優勢: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