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倫·凱萊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倫·凱萊茜(Helen Kelesi,1969年11月15日—),已退役的加拿大女子網球運動員。她被認為是加拿大歷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運動員之一,也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有史以來最好的女球員。[1][2]
凱萊茜出生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後來長期在溫哥華生活,他的父母都打職業網球。她的父親米蘭(Milan,)是捷克斯洛伐克移民到加拿大的,他成為了她的教練。被加拿大媒體譽為「颶風海倫」(Hurricane Helen)的她以火爆的脾氣著稱,15歲的凱萊茜在蒙蒂塞洛的第二場職業錦標賽中是排名最低的資格賽選手,她淘汰了兩名世界排名排名前十的球員並進入了決賽。[1]
凱萊茜職業生涯最高排名為世界第13位(1989年11月),並在1986年至1991年間常年位列前25名。她在巡迴賽中獲得2單打冠軍,分別是1986年日本網球公開賽和1988年塔蘭托市公開賽。在1988年和1989年法國網球公開賽中兩次闖入八強(分別輸給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和瑪麗·喬·費爾南德斯)。在WTA巡迴賽期間,凱萊茜曾戰勝過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康奇塔·馬丁內斯、雅娜·諾沃特娜、曼努埃拉·馬萊耶娃-弗拉尼耶爾、海倫娜·蘇科娃和帕姆·施賴弗等頂尖選手。
凱萊茜的打法特點是積極的底線打法,擁有強力的上旋正手和雙手反拍能力。她的防守能力也很強,必要時可以進行防守。正是這些技術讓凱萊茜在紅土和硬地球場上尤其出色。[來源請求]
凱萊茜曾是加拿大聯合會杯代表隊的成員,效力於1986年至1993年期間。她四次被評為加拿大網球協會年度最佳女單球員(1986年、1987年、1989年和1990年),她於 2002 年入選加拿大網球名人堂。[1]
1995年,由於持續的頭痛、眩暈和視力問題,凱萊茜被發現患有一個像網球一樣大的腦腫瘤,直接最終導致她的職業生涯宣布結束。隨後的幾年中,她經歷了多次手術。凱萊茜成功康復後,於1990年代末開始在加拿大教授兒童網球,並成為兼職網球記者和評論員。[3][4]
Remove ads
WTA職業決賽
Remove ads
ITF決賽
$100,000賽事 |
$75,000賽事 |
$50,000賽事 |
$25,000賽事 |
$10,000賽事 |
大滿貫表現時間線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戴維斯杯/聯合會杯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聯合會杯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