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因里希二世 (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簡述
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的海因里希二世,亦是不倫瑞克-呂納堡的海因里希五世(1489年11月10日--1568年6月11日)是眾多不倫瑞克-呂納堡親王中的一員,也被稱為小亨利。
他是韋爾夫家族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親王。他的男性子嗣中的首位一出生就夭折了,而後續另外兩位則均在他的任內戰死了,其餘後人以及親戚最終全信了新教[1]。
經歷
海因里希二世早年曾隨父征戰弗里斯蘭。1514年,其父於達姆城鎮壓治下低級別貴族的叛亂中被殺死了,於是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並當即為父親報仇雪恨,據記載是以一種十分暴力的手段直接屠殺了這幫叛軍[2]。
於1514年至1519年之間,他與希爾德斯海姆主教衝突頻發,並與管轄該教區的薩克森-勞恩堡的約翰四世之間產生了武力衝突。最終在1519年的索爾陶戰役中一戰敗北。1523年,情況出現了反轉,隨著該主教被逐出教廷,海因里希二世通過合約重獲優勢,通過合約兼併了希爾德斯海姆[1][2]。
1527年,他率領了一支部隊,作為不倫瑞克-呂納堡一方的僱傭兵,協助薩克森為首的鎮壓部隊鎮壓了由新教領袖托馬斯·閔採爾領導的德意志農民起義(弗蘭肯豪森戰役)[2]。
1528年,他奉查理五世之命,參與了義大利戰爭,但因軍餉匱乏與瘟疫肆虐雙重影響而潰敗歸國[2]。
1530年奧格斯堡議會期間,他還是簽署了新教信條,甚至接受了教皇特使的調解,但這也只是受此時已開始成為新教諸侯的薩克森與黑森等勢力的影響[2]。他其實一直反對新教,並策劃以武力拿下新教領域。1534年,他獲查理五世的授權,鎮壓新教勢力。可因為《卡丹和約》(卡丹合約中承認了新教諸侯在特定領土內的宗教自治權)[3],最終未能執行。後來他一直他煽動宗教對立,以至於否認其侄子菲利普的繼承權[2]。
1541年,他藉口(已經失效的)皇帝敕令,打響了戈斯拉爾戰役(戈斯拉爾此時已完成新教改革,並加入了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施馬爾卡爾德聯盟)。結果遭新教諸侯聯合反擊,丟失了自己的全部江山[2],流亡到了巴伐利亞[1][2],他的妻子也在這年離世[1]。他於是通過帝國議會進行求援,但無果而歸,便通過密信計劃復辟[2]。
1545年,他成功在查理五世的支持下招募了一支軍隊,並成功控制了沃爾芬比特爾的部分地區。但在 10 月,他被黑森軍隊俘虜並被囚禁,直到查理五世在易北河畔米爾貝格戰役中成功擊敗了施馬爾卡爾登聯盟,將其釋放,並於 1547 年恢復了他的爵位[1]。
1553 年,他與薩克森選帝侯莫里茨結盟,一同對抗侵略沃爾芬比特爾的布蘭登堡-庫爾姆巴赫侯爵阿爾伯特-阿爾西比亞德,這場攻防戰在血腥的西弗斯豪森戰役中達到高潮。他的兩個長子和莫里茨都在戰役中命喪黃泉。不過他最後還是贏了[1]。
Remove ads
參考
更多資源
分類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