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山潮汐電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山潮汐電站,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國浙江省玉環市海山鄉的茅埏島西南端。電站建於1975年,並在1986年和1996年兩度進行了改造工程。截至1987年,電站合共為1,200個家庭和16個鄉村企業供電,成功解決居民的照明需要,並為工業生產提供電力。
歷史
中國大陸在1950至70年代興起建造潮汐發電設施的風潮,因此浙江省沿海地區有一批小型潮汐發電站先後落成,此為歷史背景[1]。1970年代之初,海山人民公社(海山鄉政府前身,為一群海島)為了解決島上用電問題,決定配合當地自然地理條件,興建一座潮汐發電站[2]。電站工程在1972年初啟動,1973年7月開始按照浙江省水利廳所批准的雙庫(設有上下兩個水庫)、單向(只在漲潮時發電)要求來施工,1975年9月完成[2][3]。電站工程耗資33.5萬人民幣,資金由人民公社自行籌募;工程人員以島上居民為主,沒有動用外國建設團隊[2][3][4]。
電站落成之初,礙於潮汐發電先天的間斷性問題,電力供應不穩,無法滿足島上生活和生產的用電需求[5]。於是,浙江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在1984年5月將「海山潮汐電站雙庫、全潮、蓄能發電試驗研究」列入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關鍵技術研究攻關項目,為電站進行擴建和改造工程,擴大水庫面積、增加水庫容量、加裝發電機組,從而解決發電間斷的弊病[2][5]。這些工程項目在1986年4月完成[6]。自此以後,電站成功解決全島居民的照明需要,並為工業生產提供電力,島上因而開辦了16座工廠[4]。截至1987年,電站合共為1,200個家庭和16個鄉村企業供電[7]。此外,潮汐發電站設有水庫,因此保證了島上居民的生活和農業用水需要,令海山的抗旱能力和水稻產量得以上升[4][7]。1988年1月,海山潮汐電站併入玉環縣電網(玉環縣現為縣級市,改稱玉環市)運行[7]。
海山潮汐電站曾獲得省級(浙江省)、市級(台州市)和縣級(玉環市)的科技成果獎,也獲列入《中國技術成果大全》、《中國實用科技成果大辭典》、《中國優秀產品走向世界》叢書,並在1994年得到聯合國旗下項目「技術信息促進系統」(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Promotion System)中國國家分部所頒發的「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5]。1996年,電站進行第二次改造工程,發電機組得到更換,從而進一步提升發電量[7]。
隨著海山潮汐電站併入華東電網,發電成本高於上網電價,導致嚴重的價格倒掛問題,每年錄得50萬人民幣虧損[8]。後來,電站運營商把200畝本來用作水庫區的地皮改為出租及水產養殖之用,其中140畝土地租給當地民眾、60畝水塘則用作養殖貝類和海蝦等水產;這些業務帶來的收益能夠把發電虧損抵消掉,讓電站運營商得到微薄盈利[8]。2005年,電站運營商提出擴建計劃,打算新增兩台發電機組,但因資金問題而未果[7]。
Remove ads
結構和運作
海山潮汐電站位於海山鄉茅埏島西南端[7]。電站屬於雙庫單向類型,建築結構包括:水庫(分為上下兩個)、閘門、泄水道建築、堤壩、發電機組、主廠房[1]。上庫位於茅埏島島地勢高處,由二千多米長的堤壩所包圍,實際使用380畝為發電用途,設有兩座進水閘和一座控制閘;下庫位置較上庫地勢低約5米,實際使用38畝為發電用途,設有泄水洞、排水閘;兩個水庫中間安裝了水輪機、泄水渠、沖淤閘[3][9]。潮水在漲潮時由下庫衝進上庫、退潮時由上庫衝進下庫,這兩個過程都能帶動水輪機的葉片旋轉,從而產生電力[3]。電站廠房建於上下水庫之間,內有集控裝置,可用作控制所有水閘[9]。電站建有兩台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為125千瓦[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