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檬果
夹竹桃科海杧果属的一种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檬果(學名:Cerbera manghas Linn.),中國大陸稱海杧果,別稱海芒果、山檨仔、猴歡喜、海檨仔、黃金茄、山杧果、牛金茄、牛心荔、黃金調、山杭果、香軍樹[1][2]、水漆[3]等,屬夾竹桃科海檬果屬。海檬果為常綠小喬木。由於葉片及果實外形貌似芒果,及主要生長地為熱帶沿海的砂地上或近海的河流兩岸,因而為名。
全株含有白色有毒乳液,而當中種子毒性為最強。海檬果原產於為印度、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琉球、澳洲、臺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和海南。[4][5]海檬果屬約有9種。
Remove ads
形態
樹高可達8公尺。特徵葉為單葉互生,長圓形或狹卵形,長6至37公分,寬2.3至7.8公分。花期為3至10月,花生成聚繖花序,花冠細長為綠白或淡粉紅色,中心有黃、橘、紫紅色,左旋裂片,共5瓣。果期為7至12月,果實初呈綠色,成熟時為紫色。果皮光滑,內為木質纖維層,便於海中保存一段時間,因而可藉助海流散布,是海岸林植物傳播的特殊方式。由於外型非常漂亮並具有強韌的生命力,故被廣泛栽植為行道園景樹[6]。
在人工繁殖海檬果過程中,海檬果堅硬的木質纖維層使其在短時間內難以發芽,在野外一般需要等待種皮慢慢腐爛,人工直接栽培至少要等待半年左右才會發芽,但一旦突破種皮,只要條件適宜,海檬果幼苗將生長得十分迅速。
生態
海檬果屬於典型的海岸林樹種和半紅樹植物,具有較強的耐鹽能力,其輕質的中空果實非常有利於隨海水漂流傳播。在紅樹林中,海檬果通常生長在高潮帶至潮上帶,僅大潮時根部會被海水浸沒。
一些鳥類對於海檬果及其同屬植物的毒性是免疫的,目前已觀察到戈芬氏鳳頭鸚鵡會製作工具打開海檬果的木質纖維層,取食其中的種仁。
毒性
果皮含海檬果鹼、毒性苦味素、生物鹼、氰酸,人畜誤食可能致命。種子含強心苷、黃色夾竹桃苷(Thevetin)、單乙醯黃夾次甙乙(Cer-berin)、氫氰酸。果實汁液則可作老鼠藥之用。
中醫用途
中醫認為根部具有袪風濕的功效,而樹汁則有強心作用。但因含劇毒只宜外敷,而不能內服。[9]。乳汁卻可在醫療上利用為催吐劑。
類似品種

白花海檬果(Cerbera odollam),英文有「自殺樹」(Suicide tree)之稱。白花海檬果,花是白色,5瓣,喉部黃色。核果圓形,熟時紅色,莖、葉、果均有毒。
參考書目
- 何孟恆:《香港有毒植物》,香港:市政局,1988年,第60頁
- 香港圖藝學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香港古樹名木》,香港:天地圖書,2006年11月,第204-205頁
- 《香港自然圖鑑系列3 香港海岸植物》,朱惠玲 著,野外動向有限公司 出版,2005年7月,第71頁。ISBN 988-98539-3-0。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