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帝大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清帝大婚是指清朝皇帝在位期間舉行的婚禮[1]。在中國皇帝結婚稱之為「大婚」,清朝皇帝舉行大婚共有四次,分別在順治、康熙、同治、光緒期間舉行[2]。
歷史
有清一代僅順治帝(兩次)、康熙帝、同治帝和光緒帝等四位皇帝是在幼年即位,並在宮中結婚和冊立皇后。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和咸豐帝在即位前就已經結婚,並在即位後將嫡福晉冊立為皇后,不再另外舉行大婚儀典。清遜帝溥儀直到民國十年(1921年)方於紫禁城舉行大婚儀典,洞房依照傳統在坤寧宮,但因舉行大婚時溥儀已遜位,因此相較於過去曾舉行大婚的清朝皇帝而言,溥儀的大婚儀典規模較小,花費也較少[3][2]。
-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由攝政王多爾袞做主,順治帝舉行大婚典禮並冊立表姊妹(長舅科爾沁和碩卓哩克圖親王烏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由於皇后人選乃多爾袞所決定,順治帝成長後又一向對多爾袞的攝政感到不滿,因而在多爾袞於順治七年(1650年)逝世後,順治帝於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廢后。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順治帝冊立二舅的孫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繼后,是為孝惠章皇后[4]。
清帝的大婚,不但禮節繁瑣,且花費巨大,如同治大婚花費1100萬兩白銀、光緒大婚花費550萬兩白銀。
Remove ads
婚禮過程
皇后選定後,會有專門的使臣到未來皇后家行所謂的定婚納采禮。在迎接皇后進宮前,皇帝要派官員祭告天地、太廟,派使臣持節送迎親禮物到皇后家,行「大徵禮」(可參考根據清史稿卷的記載,「大徵」禮的部分)
大婚當天,皇帝換上禮服,然後到慈寧宮向皇太后行禮,之後到太和殿舉行大朝典禮,派遣使臣持節到皇后的娘家行冊立皇后禮,迎皇后入宮。
順治帝和康熙帝大婚時,皇后的鳳輿(轎)在儀仗隊伍和官員的簇擁下,經大清門進入午門、太和門中門,在太和殿台階前下轎,步行到坤寧宮與皇帝行合卺禮。同治和光緒兩個皇帝結婚時,鳳輿經太和殿的中左門、後左門、乾清門,直到乾清宮才下轎。皇后步行經交泰殿到坤寧宮。
皇后到達坤寧宮,進入東暖閣的大婚洞房。按預定時辰,皇帝和皇后面對面坐在南窗內的炕下進合卺宴,行合卺禮。
第二天,皇帝和皇后要到景山的壽皇殿,拜祭清代列祖列宗畫像。
第三天,皇帝和皇后分別到慈寧宮拜見皇太后。之後皇帝會在太和殿舉行慶賀典禮,接受官員和外國使者的祝賀。當天皇帝在太和殿,皇后在慈寧宮分別舉行宴會,宴請皇后父母和宗室王公大臣,賞賜禮物。[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