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海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清海鎮(韓語:청해진/淸海鎭 Cheonghaejin)是位於韓國全羅南道莞島郡將島的統一新羅時代的軍鎮遺址。莞島到將島的距離約為180米左右,每天兩次退潮時連接兩個島嶼的路露出水面後可步行往返。9世紀統一新羅時代,武將張保皋將軍在此處建立了清海鎮並擊退了海賊掌握了三海海上統治權,保護了清海鎮這個海上重要貿易要塞。因此清海鎮遺址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1]
Remove ads
遺址和文物
- 木柵(木樁列):位於海島入口的木樁列總長331米,基本為橡樹樁,據學者推測應為防禦用。根據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木柵始建於9世紀中期。在將島的南邊和西北部海岸留有約有1,000多個直徑40∼80cm的木柵。[2]
- 清海鎮城:總長890米,防禦牆一層及二層由石頭組成,將兩列石頭以5~6米的間隔平行排列後,用土緊密填充空隙部分修建而成,此建築技術被稱為板築技術。[2]
- 外城門:作為連接城內外的通道,在需要時可阻擋敵軍侵入,是反攻及擊退敵軍的重要塞口。

- 內城門:作為城內第二層出入通道,同樣具有防禦功能。
- 高台:位於東西走向的清海鎮南城牆中段高地,是監視由國外入境的商船及海賊的絕佳之處。
參考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