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遊行 (電影)
1989年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遊行》(波蘭語:Defilada)是波蘭導演安德烈·菲迪克(Andrzej Fidyk)於1989年拍攝的紀錄片,聚焦朝鮮的個人崇拜現象。影片在1988年拍攝,記錄了朝鮮建國40周年時的盛大閱兵式和慶祝活動,以紀念金日成的領導成就。儘管影片帶有反極權主義的立場,卻仍然得到了朝鮮方面的好評。
概述
這部紀錄片是在朝鮮建國40周年慶典之際拍攝的,朝鮮當局意圖用它來壓過當年在韓國首爾舉辦的1988年夏季奧運會。[1]朝鮮政府邀請了當時被視為友好(共產主義)的國家的電影人參加拍攝,其中包括波蘭人民共和國,波蘭派出了一支由安德烈·菲迪克領導的團隊。[2]該紀錄片主要由陳述性內容以及朝鮮報紙和書籍的文字組成。[1]沒有作者的評論。[1]菲迪克表示,他和他的團隊可能是當時在朝鮮「最守紀律」的外國拍攝團隊,因為他們沒有通過挖掘深層內容給朝鮮政權帶來困擾,而是滿足於所提供的拍攝內容和要求。[3]
評價
在朝鮮,這部紀錄片上映後獲得了官方的讚揚,因為它僅包含官方批准的影像和素材。[2][4]然而,這部紀錄片的真正目的在國外廣泛地被認為是譴責該極權政權,通過官方影像的震撼對比以及記錄民眾的刻意行為來傳達信息。[2][4]信息的傳達不是通過評論,而是通過影像、剪輯和內容的選擇。[2]在遵循官方指南的同時,菲迪克也「向觀眾眨眼示意」,展示出布景的虛假性。[3]
儘管這部電影批評極權主義,但是它還是通過了波蘭人民共和國的審查制度的批准。[3]波蘭自1956年10月以來已成為一個相對自由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紀錄片在波蘭獲得了良好反響。在波蘭教育部的支持下,這部紀錄片被納入了一些波蘭教育課程中,主要用於社會教育課程,用於闡明諸如政治宣傳、新聞語言和極權主義國家等概念。[2][4]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當年的克拉科夫電影節期間,菲迪克還收到了朝鮮的正式感謝,即使這部紀錄片因其反極權主義的信息在各種電影節上贏得了讚譽。[4]然而,最終,紀錄片的真正信息逐漸也被朝鮮政權所察覺,導致菲迪克在朝鮮被列為不受歡迎的人。[3]
Remove ads
獎項
這部紀錄片於 1989 年在義大利獎(Prix Italia)中獲得了威利·德盧卡(Willy De Luca)紀錄片獎。[5]它還在1989年獲得了萊比錫國際電影節的大獎、曼海姆國際電影節的金公爵獎、克拉科夫全國短片電影節的銀賴孔尼克獎,以及波蘭「屏幕」周刊獎的金屏幕獎。[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