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湯姆·蘭托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托馬斯·彼得·蘭托斯(英語:Thomas Peter Lantos,1928年2月1日—2008年2月11日[2]),自1981年至2008年逝世時為民主黨籍的美國眾議院議員,代表加州第十二國會選區。
Remove ads
生平
蘭托斯在1928年2月1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出生時取名蘭托斯·陶馬什·彼得(Lantos Tamás Péter)。匈牙利被納粹德國統治期間,蘭托斯曾參與過反納粹的抵抗運動,他後來偶爾在演講中提起這段歷史,表示自己是少數曾親身抵抗法西斯的在世眾議院議員。
蘭托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得到羅爾·華倫堡提供庇護,因此他後來在1981年曾支持一項議案,向瓦倫貝里追贈美國榮譽公民身份。蘭托斯戰後於1947年移居美國,當時初到美國的他仍然留有很重的匈牙利口音。
他曾入讀羅蘭大學,其後申請獎學金轉學到華盛頓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於1953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自1950年至1980年,蘭托斯曾任經濟學教授、又為電視節目擔任過國際關係分析員,以及為不同行業提供顧問意見。此外,他亦曾為數位參議員擔任高級幕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總統華總二榮字第09400005071號令
在1980年,蘭托斯首次參選眾議院,挑戰尋求首次連任的共和黨眾議員比爾·羅耶,最後他以多出5,700票的優勢擊敗羅耶,成功當選。此後,蘭托斯每次在選舉中都以取得極大多數票數勝出,並連續連任了十三次之多。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擔任過美國眾議院議員的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5]。2005年1月17日在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授予他大綬景星勳章。[6]
Remove ads
政治立場
蘭托斯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初期曾表態大力支持,但自2006年開始改變立場,對戰事發表批評言論,在2007年的時候,他更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身份召開20場有關於戰事的聽證會。
此外,蘭托斯也曾是國會進步核心小組的成員之一[7],他支持過對美國醫療系統進行改革、減低全國赤字預算及公債、重新審視《2001年經濟增長及稅務寬減調解法案》、以及反對社會保障私有化的建議。蘭托斯又支持同性婚姻權利及藥用大麻合法化;他也是槍械管制[8]及婦女有權選擇墮胎的堅定支持者[9]。
人權事業
湯姆·蘭托斯自1981年到去世前擔任國會議員期間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動人權事業,1983年建立了國會人權議員團(Congressional Human Rights Caucus),推動從蘇丹達爾富爾到西藏等廣泛的人權議題。湯姆·蘭托斯去世後,小布什總統追贈他總統自由勳章。湯姆·蘭托斯議員在1983年建立的人權議員團被重新命名為國會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Tom Lantos Human Rights Commission)。[10]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