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源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源語是一種在越南北中部的長山山脈和寮國的鄰近地區由源族使用的越語支語言。
![]() |
越南大多數源語使用者生活在偏僻的廣平省明化縣,其他則主要在宣化縣首府同黎市鎮周邊距國道1號50 km(31 mi)以內的區域。
源語被認為是越南語的方言或芒語最南端的方言。一些認為其和芒語關係更近的研究者發現,那些認為源語和越南語關係更近的研究者受到了民族志研究或政治因素的影響。Chamberlain (2003)和Sidwell (2009)將其劃作第三種越芒語支語言。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大多數源族生活在宣化縣(和相鄰的使用哲語冊方言的哲族共居)和明化縣(與相鄰的越族共居)。
也有生活在寮國的源語使用者,但其具體位置暫不明確。[3]據Chamberlain (1998),寮國中部甘蒙省布拉帕縣班帕帕南村是一個源族村。[4]
歸屬
Chéon (1907)、Maspéro (1912)和Cuisinier (1948)認為源語和芒語關係更近,而莫唐(1964)、阮陽平(1975)和范德當(1975)將其和越南語關聯。
隨後由阮文才(1975)和阮復豐(1996)的語言比較認為源語和芒語方言的聯繫更緊密,這被Barker(1993)(以及其他人)重申。
艾傑瑞、Kenneth J. Gregerson和阮文雷注意到這種語言出於其獨特的歷時創新「對越語支語言歷史研究者而言十分有趣」。[5]
阮文才(1975)注釋道源語使用者可以和芒語使用者直接溝通,但不會芒語的越南語使用者則無法理解源語。
語言變體
阮復豐(1996)注釋道源語有兩種變體:
- 古廉
- 安壽
古廉來自其村名;安壽是新貨村一個合作社的名字。
就特定的音位學變化而言,安壽方言比古廉方言更接近越南語。
歷史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08年5月1日) |
1905年Cadière[6]報告源語(及哲語冊方言)在源能河谷的11個村莊中找到。[7]本來只有10個村莊各5個形成兩組。北部方言群位於基沙州(混居一些越族村莊),包含下列村莊:
- 危達
- 安德
- 巴娘
- 青龍
- 新僑
新僑稍後分裂進第二個村莊:
- 新合
更南邊的村莊群落包括
- 古廉
- 卜壽
- 金榜
- 新里
- 安洛
莫唐(1964)和阮陽平(1975)堅稱源族本來是在17世紀從河靜省和乂安省遷入其現居地的京族,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來自家譜。莫唐(1964)亦稱大多數源族在1960年人口普查時自稱越族。
阮文才(1975)認為芒族可能遷徙到比乂安省更靠南的廣平省,一些京族家庭可能是從別處遷來這個區域的,這些京族遷來後逐漸改用芒語,這種芒語方言可能和哲語濁方言和冊方言有過接觸。因此阮文才(1975)認為源語是芒族使用的芒語方言(可能是河靜芒語)並在來自哲語的影響下逐漸同化京族的過程中逐漸形成。[8]
Remove ads
注釋
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