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溫寮慶安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溫寮慶安宮在地人稱溫寮先帝爺,是一座位於臺灣臺中市大安區海墘里溫寮莊的廟宇,該廟主祀五穀先帝(神農氏),附祀朱、刑、李府千歲等神尊。早年溫寮先帝爺不僅為在地莊民的海上燈塔,亦為在地的醫神,更為在地的農業守護神,從古至今神威顯赫、庇佑鄉里、屢屢託夢指示信眾,信徒連年持續增加,不僅為在地莊民之信仰中心,全台皆有信眾特來參拜,更為庇佑臺灣的守護神。
Remove ads
在地古聞
早年的溫寮地區居民以討海為生,但因臺灣海峽風浪甚大,多數漁民因資訊不發達不熟海象而離陸甚遠,傳聞溫寮先帝爺屢次顯靈於海上,為漁民指引方向已順利登岸,登岸後的漁民深感不可思議,後續又多次於海上顯靈指引,除了成為海上燈塔外亦庇佑了漁民的漁獲豐收,至今在地漁民每逢出海捕魚,必向溫寮先帝爺祈求平安滿歸。
早年因醫學不發達,多數病疾無藥可醫,莊民向先帝爺參拜祈求平安,過數日莊民夢見先帝爺持靈藥仙丹,告知信徒可刮用神像金身之下的木屑,煎藥喝下即可痊癒,不過數日莊民之病症漸漸康復,後以訛傳訛,多數莊民效仿接連痊癒,顯靈救民的溫寮先帝爺更受在地莊民所敬仰愛戴。
歷史
據傳創建於嘉慶5年(1800)。
另據明治34年(1901)10月20日由慶安宮管理人柯有用於殖民政府從事土地調查時所提出的《土地申告書》所載:「右者柯有用於明治三十年十月間,欲建此慶安宮,於是眾人相議邀與陳培甲所有之原野壹所,獻為朱王爺之廟地,起蓋廟宇,永遠祭祀,管理人不能變賣,只用口約並無契據,今當土地調查蒙察校謹,以稟明事由切叩。」可知,慶安宮曾於明治30年(1897)10月,由塭寮莊柯有用倡建重建,並由陳培甲獻地,當時的主祀神則為朱府王爺,後來才改主祀五穀先帝,配祀朱、刑、李府千歲。
民國67年(1978年),因廟宇建築老舊,庄內仕紳莊寶亨先生,擔任召集人發起重建事宜,並由黃萬居先生擔任重建主任委員,最終順利完成興建並啟用。惟因廟宇位處海濱,長年受海風侵蝕導致鋼材氧化鏽蝕,維護不易。歷經29年後,於民國96年(2007年)1月24日,在時任主任委員鄭銘坤先生與庄內人士商議下,再次進行整建工程,竣工後沿用至今。
Remove ads
交通方式
- 站牌:塭寮橋
於塭寮橋站下車後,沿溫寮溪畔向西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慶安宮。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