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滿洲住友金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是一家曾存在於滿洲國奉天市(今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家大型鋼鐵及重型機械製造產業會社。滿洲住友金屬於1938年1月20日正式成立,由原設在鞍山的滿洲住友鋼管株式會社與新建於奉天市的制鋼所合併而成。戰後,其奉天工廠被國民政府接收,最終演變為瀋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工廠原址的一部分,特別是其車間舊址,已被列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沿革
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的直接前身,是滿洲住友鋼管株式會社。這家以生產鋼管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最初設立於滿洲國鞍山市,資本金為一千萬日元[2]。隨著日本對華戰爭的擴大和對戰略物資需求的激增,住友決定進一步擴大其在滿洲的生產能力。當時,奉天正經歷快速的工業化,其工業產值和重要性已逐漸超越大連等傳統工業城市,形成了以機械、化工、紡織為核心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於是,住友在奉天市鐵西區規劃並建設了一座規模宏大、技術先進的奉天制鋼所[3],是當時鐵西區最大的一家工廠[4]。為了整合資源、提升效率,住友決定將鞍山的鋼管業務與奉天的制鋼所進行合併。1938年1月20日,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正式宣告成立[2]。
1945年8月,日本戰敗,蘇聯紅軍進入奉天市。蘇軍的最初任務是解除日本關東軍的武裝,但其行動迅速超出了這一範圍。蘇聯將日本在滿洲經營數十年的龐大工業體系視為其應得的「戰利品」,隨即展開了一場有計劃、有組織的工業設備拆解行動[5]。滿洲住友金屬的奉天工廠,作為東北地區最先進的重工業企業之一,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據調查,工廠幾乎所有的精良設備,包括大型工具機、煉鋼爐和發電設備,均被拆運一空[4],損失達2219.4萬美元[5]。
Remove ads
1945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軍隊進駐瀋陽,並成立了東北行營物資統一接收委員會。1946年3月24日,國民政府的資源委員會正式接收了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的空殼廠房 。同年10月1日,該廠被劃歸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下屬的鞍山鋼鐵有限公司管理,先後被命名為 鞍鋼煉鋼廠瀋陽分廠和瀋陽鋼胎廠[4]。然而,對於國民政府而言,這次接收更像是一次「空洞的繼承」。由於最關鍵的生產設備已蕩然無存,加上當時東北地區政治局勢動盪,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國民政府既無力也無暇對工廠進行修復和重建。在1946年至1948年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工廠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未能恢復任何有效生產。
1948年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瀋陽。新成立的東北人民政府迅速對接收的工業資產進行整合、改造並將其納入國家計劃經濟體系。原滿洲住友工廠的廠區,並將其與鄰近的、原屬滿洲三菱株式會社的工廠(後來的瀋陽第一工具機廠)合併,成立了第一機器總廠,原住友廠區被編為第一分廠[6]。工廠而後也經歷了頻繁更名與管理權變更,最終定名為瀋陽重型機器廠[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