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滿洲國國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滿洲國在1933年和1942年制訂過國歌。

快速預覽 滿洲國國歌歷史, 1933 - 1942 ...

1932年國歌草案

快速預覽 作詞, 作曲 ...

1932年3月1日滿洲國建國宣言頒布時曾制定國歌草案,1932年5月21日滿洲國體育協會曾向19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遞交該國歌[1],這一國歌草案發表於1932年5月[2],作詞為鄭孝胥、作曲為山田耕筰[3]。由於這首國歌歌詞及旋律難以為國民理解,且歌詞中「善守固兮以仁,不善守兮以兵」一句引起了關東軍的不快,故並未選做國歌。1933年正式國歌制定後,此歌更名為《大滿洲建國歌》,1942年後為和更名後的滿洲國原國歌《滿洲國建國歌》相區別,又被稱作「第一建國歌」[3]

Remove ads

歌詞

地闢兮天開,
松之涯兮白之ㄨㄟ
我伸大義兮,繩於祖武;
我行博愛兮,懷於九ㄍㄞ
善守國兮以仁,
不善守兮以兵。
天不愛道,地不愛寶。
貨惡其棄於地兮,獻諸蒼昊,
孰非橫目之民兮,視此供(洪)造。[4]

1933年國歌

快速預覽 作詞, 作曲 ...

大同二年(1933年)3月1日據同年2月24日簽署的國務院命令第四號公佈[5]。1942年新國歌公佈同時更名為《滿洲國建國歌》[6]。高津敏、園山民平、村岡樂童共同作曲[3],鄭孝胥作詞。

歌詞

更多資訊 中文 ...

反應

該國歌在東北地區民眾中有多個改編版本,其中部分版本將「滿洲」替換為「饅頭」以表達對日本人和滿洲人差異化糧食供給政策的不滿。任震英等人及東北抗日聯軍中共滿洲省委更直接將其重新填詞為抗日歌曲[7][8][9][10]

1942年國歌

快速預覽 作詞, 作曲 ...

為紀念滿洲國建國十周年,康德九年(1942年)9月5日據國務院訓令201號公佈新國歌[11]。歌詞為1941年成立的國歌委員會集體創作,有日語和「滿洲語」(漢語東北官話)兩種語言版本,日本和滿洲國的音樂家共同參與了編曲,並由山田耕筰與信時潔修正。

歌詞

更多資訊 日語[12], 日文舊字體 ...

官方解釋

據附在《滿洲帝國政府公報》關於新國歌內容的宣佈後面的官方解釋[13],「神」指天照大神,反映自1940年《國本奠定詔書》後,滿洲國改奉國家神道;「神光」指現人神,即日本天皇,又解此句指滿洲國皇帝是「領受神光統治國家」。而第四句「天業」,則來自《建國十週年詔書》中之「宜益砥其所心,勵其所志,獻身大東亞聖戰,奉翼親邦之天業……」,指大東亞戰爭;全句意為「滿洲國國民仰讚大東亞戰爭,並希望其功同日月」。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