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家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家辰(1904年—1932年9月14日),曾名家相、小龍、克魯。江蘇蘇州富仁坊巷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
生平
曾祖父潘霨曾任清朝湖北、江西、貴州巡撫。父曾留學日本。1920年,潘家辰隨父到北京,入俄語專修館學習俄語,受李大釗創辦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影響。1923年,經中共組織安排,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兼做翻譯。在趙世炎、劉伯堅、王若飛的幫助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1925年,由於近千名中國留蘇學生因語言困難不便交流和學習,潘家辰調入共產國際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教俄語,當翻譯。在中山大學教學期間,他與學生莊東曉相識,並於1926年結婚[2]。
在留蘇期間,潘家辰待人熱情、性格豪爽,從不趨炎附勢,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擠和打擊,曾被扣留3個月。1927年1月,聯共中央決定派出以巴威爾·亞歷山大洛維奇·米夫為團長的中央宣傳代表團使華[3],幫助中共中央開展宣傳工作並創辦中共中央黨校。米夫從中山大學挑選潘家辰、劉少文、王明和嚴家駿四人為代表團翻譯[4]。原定潘家辰為團長米夫的翻譯,王明和其他人負責分別為青年團、工會和婦女工作的專門翻譯。但王明不願失去靠近米夫的機會,因此他就說潘家辰翻譯有問題,掛念妻子,無心工作。終於取潘家辰而代之,成了米夫的貼身翻譯[5]。
代表團於1927年3月從海參崴乘船直奔廣州,他們到廣州後,由於北伐戰爭進展順利,國民政府已經遷往武漢。於是,他們又轉道上海去了武漢,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6]。次年,潘家辰在中共中央國際聯絡處編譯文件,為黨刊《布爾什維克》撰稿,著有《目前幾個主要策略問題的討論》、《中國資產階級大示威》[7]。同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潘家辰夫婦任翻譯。會後,留莫斯科國際列寧學校學習深造。1930年奉調回國[2]。
1931年5月,潘家辰到湘鄂西根據地工作,任湘鄂西省委巡視員。5月到達省蘇維埃所在地洪湖瞿家灣。這時,王明把持了臨時中央,並派人到各蘇區推行其路線。1931年3月初,臨時中央派夏曦來到洪湖,成立了湘鄂西中央分局,自任書記,兼軍委分會主席。潘家辰在許多問題上同夏曦發生分歧,不同意肅反擴大化[8]。1932年1月下旬,在洪湖蘇區召開了湘鄂西省第四次黨代表大會。大會開始的兩天裡,萬濤、潘家辰等70多人發言批評了夏曦領導湘鄂西中央分局以來半年多的工作[9],但王明中央支持夏曦,派尉士筠、關向應到會傳達中央指示[10],把萬濤、潘家辰等幹部對夏曦的批評說成是「反國際、反中央正確路線」,是「反中央、反國際的小組織活動」等等[11];潘家辰氣得當場暈倒[12][13]。臨時省委的楊光華、崔琪和彭之玉等負責人作了擁護中央指示和支持夏曦的發言。大多數代表懾於中央的結論,不再批評夏曦;一部分人轉而跟著夏曦反對萬濤、潘家辰。至此大會就接受了夏曦所作的政治報告的結論,除肯定中央分局成立以來的錯誤政策是「真正的國際路線的轉變」所取得的成績,還指責萬濤、潘家辰等是「黨內右傾機會主義者」、「立三主義者」、「鄧中夏的信徒」,一部分人是「階級敵人」等等[14],繼而逮捕潘家辰等人[15]。中共中央曾通知夏曦「潘家辰同志的問題交由中央處理」,但夏曦拒不執行[16]。1932年9月14日,夏曦將潘家辰和柳直荀、萬濤等殺害[17]。
在潘家辰被逮捕關押期間,其夫人莊東曉逃了出來。並且對潘家辰一案,不斷向上級申訴。1984年,中共中央給潘家辰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在湖北省洪湖雷家墩青龍廟烈士殉難處修建烈士墓和紀念碑[18]。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