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濠江區劃沿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
潮陽縣自建置以來,原有四鄉:新興鄉,興仁鄉,奉恩鄉,豐歡鄉,共統十四團。及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知縣楊智丈量田土,改十四團為十六都。嘉靖中置普寧縣、惠來縣割去六都,存十都。十都名為:縣廓都、峽山都、黃隴都、舉練都、貴山都、直浦都、竹山都、招收都、砂浦都、隆井都。招收都、砂浦都約合今日濠江區範圍,屬奉恩鄉。奉恩鄉還包括竹山都、直浦都,即今河溪、西臚、關埠、金灶一帶。
Remove ads
清
明嘉靖(1522~1566)中,置惠、普二邑,割去大坭、酉頭、惠來3都與惠來,洋烏、滅水、黃坑3都與普寧,僅存縣廓、峽山、黃隴、舉練、貴山、直浦、竹山、招收、砂浦、隆井10都。後增民里七坊,別自為圖,曰附廓都。萬曆九年(1581年),洋烏、滅水復還潮陽,是為13都。
清雍正十年(1732)割滅水拓普寧,尚存5圖,仍屬潮陽,改為附都,則潮陽縣時有十三都。為:縣廓、附廓、峽山、黃隴、舉練、貴山、直浦、竹山、招收、砂浦、隆井、洋烏,滅水。
招收、砂浦兩都仍屬潮陽縣,內部一些村落出現變化:
招收都:孤山廢、軍船頭廢、半徑廢、坂上廢、西山廢、下園廢、廣澳廢,豐積、下尾久廢為園,湖邊劃歸附廓都,南沙灣改名為南山,馬窖改為馬滘,多出西墩、東畔圍、朱厝圍、大澮、長圍、羅厝圍、路頭崎、上頭、里前、棉花村、渡頭仔、大浦寮、占店等村。
砂浦都:蘇梅灣廢為埠,湖仔廢,多出松子山、茂洲、鄭厝圍、葛圍、黃厝圍、頭寮、上人家、中寮、附中尾、尾寮等村,上頭劃歸招收都。東湖分為上、下村。
清光緒《潮陽縣誌》載:「按 招收一都。為邑左臂,外臨洋海,內達徑門。嘉靖間(1522—1566),達濠人輕敵敢戰,倭奴攻邑,得其精兵以卻之。咸豐甲寅(1854年),土寇竊發,三面道梗,通餉道、濟樵蘇則濠浦人倡之。蓋其地弦誦詩書,視他都較盛,與邑中聲氣尤通,屹然東方一屏蔽矣。」
Remove ads
民國
建國後
參考書目
- 周碩勛。《潮州府志》。清光緒19年(1893)。
- 饒宗頤。《潮州志》。民國38年(1949)。
- 黃一龍,林大春。《潮陽縣誌》。明隆慶六年(1572)。
- 周恆重。《潮陽縣誌》。清光緒十年(1884)。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