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濮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春秋衞鄄邑;漢代置鄄城縣;晉代以後因之;隋代始於縣置濮州,以濮水為名,尋廢;唐代復置濮州;五代以後因之;明代省鄄城縣入州;清代因之[1]。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全國廢州,改濮州為濮縣。三年(1914年)6月,劃屬山東省東臨道;國民政府成立,廢道,直屬山東省政府。黃河斜貫境內。縣城原在黃河東岸,後因河患,遷於西岸。十九年(1930年)12月,分為二縣:河西仍名濮縣,河東設置鄄城縣,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復將鄄城併入[1]。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編撰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中,濮縣縣域面積約為1305.00平方公里,人口386945人[2]:123。
1956年,撤消濮縣,併入范縣。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