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瀛州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瀛州之戰,是宋遼河北之戰當中的一場遭遇戰,也是關鍵一戰。戰役發生在北宋境內的瀛州,由於宋軍主帥傅潛的懦弱無能,以及前線將領的溝通不暢,導致這場戰役以宋軍的失敗而告終。[1]
戰役背景
這場戰役的宋軍主帥忠武軍節度使、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傅潛在此之前曾被祠部郎中、河北轉運使裴莊多次彈劾,聲稱傅潛毫無軍事才能可言,恐怕會貽誤戰機,但是所有的彈劾奏章全部被樞密使、橫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師王顯壓了下來。[注 1]傅潛在定州屯兵,邊境的要塞頻頻告急,但是傅潛膽小怕事,不敢出兵援救,只要有下屬聲稱要出兵,就立刻惡言相向。[注 2]遼軍攻陷狼山寨之後,在北宋領土上驅趕寧邊軍,大肆搶掠,並且派出小股部隊在邢州、洺州等地來回移動,當地百姓不堪驚擾紛紛湧向州城,鎮州和定州之間的主要道路堵了一個多月。[注 3]
朝廷多次派使者催促傅潛出兵,和其他宋軍部隊協同作戰,傅潛的部下洛苑使、鎮,定,高陽關排陣都監秦翰和河西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定州行營都部署范廷召也多次催促傅潛,但是傅潛就是不予理睬。[注 4]被激怒的范廷召氣得大罵傅潛,傅潛於是分給了范廷召八千騎兵、兩千步兵,讓范廷召在高陽關展開反擊,而且許諾予以支援。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套毫無意義的方案最終也沒有實行。[注 5]
Remove ads
戰役準備
遼軍方面,依舊是之前攻陷了狼山寨的那批騎兵部隊,由遼梁王耶律隆慶率領。
宋軍方面,除去范廷召所部之外,彰國軍節度使,高陽關都部署康保裔、衛州防禦使,高陽關行營副都部署李重貴、北作坊使,高陽關行營鈐轄張凝等率部在高陽關駐紮。
戰役經過
1000年正月,遼軍抵達瀛州之後,范廷召率部從中山府(即定州)出發迎擊,抵達之後,部隊隨即列成方陣。[注 6]耶律隆慶詢問部下有誰願意做先鋒,蕭柳自告奮勇接下先鋒位置,並囑咐其餘將領,稱如果宋軍陣型有所變化,就立刻全軍衝鋒。[注 7]戰鬥中,宋軍陣型稍有變化,立即被遼軍抓住機會衝散了陣型。范廷召部大亂。[注 8] 在此之前,范廷召曾經向高陽關求援,康保裔隨即率部出發。[注 9]當康保裔部抵達戰場的時候,范廷召部已經被擊潰,化整為零逃出戰場,而康保裔完全沒有察覺。[注 10]第二天早晨,康保裔部已經被遼軍包圍,康保裔於是下令死戰到底等待援軍,但是援軍遲遲不來,康保裔和部下宋順一起被俘。[注 11]不久後趕到的張凝和李重貴也被遼軍包圍了,在全力突圍之後才得以逃脫。[注 12]
戰役影響
遼軍在此役獲勝之後,從德州、棣州渡過黃河,大掠淄州、齊州之後原路返回。[注 13] 宋真宗在得知康保裔被俘虜之後,向西頭供奉官、寄班祗候、駕前走馬承受夏守贇詢問了相關情況,得知康保裔必死之後,給康保裔的家人以撫恤,並授予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官位。[注 14] 而嚴重貽誤戰機的傅潛和西上閣門使、鎮,定,高陽關行營馬步都鈐轄張昭允一併被削去官爵,傅潛被流放到了房州,張昭允則流放到了通州。傅潛的兒子傅從政、傅從范也被削去官職,跟著他們的父親一起被流放。[注 15]而工部侍郎錢若水等人原本提議的是將傅潛等人處死,如今卻僅僅是流放,使得朝野內外充斥著憤慨和惋惜。[注 16]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