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鐵砲傳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鐵砲傳來
Remove ads

鐵砲傳來(日語:鉄砲伝来てっぽうでんらい Teppō Denrai),廣義上是指16世紀期間,火繩槍歐洲傳入東亞的事件,狹義上則為火繩槍從歐洲傳入大隅國種子島(今日本鹿兒島縣)的事件。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Thumb
牟良叔舍及喜利志多佗孟太手持火繩槍之畫像
Thumb
種子島火繩銃,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愛知萬博)的葡萄牙館展示物。

傳入種子島

Thumb
種子島時堯之銅像

日本《鐵炮記》的內容

據《鐵炮記》記載, 天文12年(1543年)8月25日,一艘載有100多名乘客的中國船隻在大隅國種子島西村的古浦(今前之濱)漂流上岸。 由於言語不通,因此島上官員西村時貫與船上的明朝儒生五峯(即汪直)進行了筆談,並安排將船拖到赤尾木(今西之表市赤尾木城遺跡)[1],即島主種子島時堯的城池所在地。

該船於8月27日停靠在赤尾木。當時時堯命令法華宗僧人住乘院與汪直進行筆談時,船上有兩位外國商人的代表,分別為弗朗西斯科・澤莫托(Francisco Zeimoto,漢字表記為牟良叔舎)和安東尼奧・達莫托(Antonio da mota,漢字表記為喜利志多佗孟太)。

島主時堯在觀看二人示範使用火繩槍後,購買了他們示範時所使用的兩把火繩槍,讓他的家臣筱川幸四郎學習配製火藥。在時堯剛剛學會使用槍枝射擊的時候,碰巧紀伊國根來寺津田妙算日語津田妙算也向他求要槍枝,後時堯給予津田妙算其中一把。此外,時堯亦要求鐵匠八板金兵衛日語八板金兵衛複製槍枝,後產出數十把複製品。另外,立花谷橘屋又三郎(今大阪府堺市)來到種子島學習槍枝技術,並在兩年內學成。[2]

Remove ads

歐洲之相關紀錄

另一方面,16世紀的葡萄牙歷史學家安東尼奧·加爾旺英語António Galvão在其書籍《新舊事件探索紀》(葡萄牙語:Tratado dos Descobrimentos, antigos e modernos)中描述了弗朗西斯科・澤莫托和安東尼奧・達莫托於1542年在日本漂流上岸,比《鐵砲記》描述的早一年。

No anno de 1542 achandose Diogo de freytas no Reyno de Syam na cidade Dodra capitam de hũ nauio, lhe fogiram tres Portugueses em hũ junco q' hia pera a China, chamauãse Antonio da mota, Francisco zeimoto, & Antonio pexoto. Hindo se caminho p'a tomar porto na cidade de Liampo, q' está em trinta & tãtos graos daltura, lhe deu tal tormenta aa popa, q' os apartou da terra, & em poucos dias ao Leuãte viram hũa ylha em trinta & dous graos, a q' chamam os Japoes, que parecem ser aquelas Sipangas de que tanto falam as escripturas, & suas riquezas: & assi estas tambem tem ouro, & muyta prata, & outras riquezas.
公元1542年,三名葡萄牙人從停泊在暹羅王國Dodra城的一艘輪船的船長Diogo de freytas no Reyno手下逃脫,乘著一艘破船駛往中國。 這三個人,名為 Antonio da Motta、Francisco Zeimoto 和 Antonio Pesito,向北緯約30度的 寧波 駛去。 然而,在遭遇風暴並離開陸地後,他們在北緯 32 度以東發現了一個島嶼。 它的名字叫Sipangu(即日本),似乎就是傳說中的財富之島,到處都是金銀財寶。
— António Galvão[3]

除以上文獻外, 葡萄牙傳教士陸若漢英語João Rodrigues Tçuzu的《日本教會史》中指出此事應發生於1542年。[4]費爾南·門德斯·平托於《東洋恆力記》中則指出此事應發生於1544 年。[5]

「鐵炮傳來」的意義

在歐洲,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中以「黃金之國」的名義介紹了日本的,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然而,日本在出版後大約 250 年的時間裡一直不為人知,直到地理大發現時期,葡萄牙人才開始在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上加上日本,但其位置飄忽不定[6]

宋代發明的中國火器,後流傳到突厥、伊朗及歐洲,在戰爭中大量使用。在東亞,在第一波火器傳播的影響下,包括阿薩姆東南亞北部、中國、朝鮮等擁有先進火器的國家支配了鄰近的沿海或海島國家。然而到了大航海時代,更先進的火器從歐洲,尤其是葡萄牙被傳入亞洲,軍事優勢被逆轉。同時亞洲海上的戰事愈演愈烈,例如豐臣秀吉出兵朝鮮,使得入侵亞洲大陸成為可能[7]

在戰鬥中使用

不遲於1549年,火炮從種子島傳到位於近畿地方室町幕府 [8] 。此外,《時繼恭記》中記載,在1550年7月14日的中尾城之戰中,有士兵遭火繩槍槍擊身亡。

螺絲製造技術

有一種普遍認為的理論認為,槍枝的引入同時將螺絲技術帶到了日本 。在火繩槍傳入之前,日本尚未有製作螺絲的技術。但後來八板金兵衛在複製火繩槍的同時,亦複製了作為槍枝零件的螺絲。此技術最終在江戶時代末期的文明啟蒙時期流行起來。[9]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