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質調查局將火星表面劃分為30個四邊形區域(quadrangle)。每個區域都以當地特徵來命名,[1]同時冠以「MC」(Mars Chart的簡寫,意為「火星圖」)的前綴進行編號。[2]
以下為火星的30個區域(此處的經度指西經):
更多資訊 中文名[3], 拉丁文名[4] ...
中文名[3] |
拉丁文名[4] |
編號[4] |
範圍[4]
|
北海(北極) |
Mare Boreum |
MC-01 |
緯度65°至90°, 經度0°至360°
|
迪阿克里亞 |
Diacria |
MC-02 |
緯度30°至65°, 經度120°至180°
|
阿耳卡狄亞 |
Arcadia |
MC-03 |
緯度30°至65°, 經度60°至120°
|
阿西達里亞海 |
Mare Acidalium[5] |
MC-04 |
緯度30°至65°, 經度0°至60°
|
伊斯墨諾斯湖 |
Ismenius Lacus |
MC-05 |
緯度30°至65°, 經度300°至360°
|
卡西烏斯 |
Casius[6] |
MC-06 |
緯度30°至65°, 經度240°至300°
|
刻布壬尼亞 |
Cebrenia |
MC-07 |
緯度30°至65°, 經度180°至240°
|
亞馬孫 |
Amazonis |
MC-08 |
緯度0°至30°, 經度135°至180°
|
塔爾西斯 |
Tharsis |
MC-09 |
緯度0°至30°, 經度90°至135°
|
盧娜沼 |
Lunae Palus |
MC-10 |
緯度0°至30°, 經度45°至90°
|
俄克西亞沼 |
Oxia Palus |
MC-11 |
緯度0°至30°, 經度0°至45°
|
阿拉伯 |
Arabia[7] |
MC-12 |
緯度0°至30°, 經度315°至360°
|
大瑟提斯 |
Syrtis Major[8] |
MC-13 |
緯度0°至30°, 經度270°至315°
|
阿蒙蒂斯 |
Amenthes |
MC-14 |
緯度0°至30°, 經度225°至270°
|
埃律西昂 |
Elysium |
MC-15 |
緯度0°至30°, 經度180°至225°
|
門農尼亞 |
Memnonia |
MC-16 |
緯度-30°至0°, 經度135°至180°
|
鳳凰湖 |
Phoenicis Lacus |
MC-17 |
緯度-30°至0°, 經度90°至135°
|
科普喇塔斯 |
Coprates |
MC-18 |
緯度-30°至0°, 經度45°至90°
|
珍珠灣 |
Margaritifer Sinus |
MC-19 |
緯度-30°至0°, 經度0°至45°
|
示巴灣 |
Sinus Sabaeus |
MC-20 |
緯度-30°至0°, 經度315°至360°
|
雅庇吉亞 |
Iapygia |
MC-21 |
緯度-30°至0°, 經度270°至315°
|
第勒尼安海 |
Mare Tyrrhenum |
MC-22 |
緯度-30°至0°, 經度225°至270°
|
埃俄利斯 |
Aeolis |
MC-23 |
緯度-30°至0°, 經度180°至225°
|
法厄同 |
Phaethontis |
MC-24 |
緯度-65°至-30°, 經度120°至180°
|
陶瑪西亞 |
Thaumasia |
MC-25 |
緯度-65°至-30°, 經度60°至120°
|
阿耳古瑞 |
Argyre |
MC-26 |
緯度-65°至-30°, 經度0°至60°
|
挪亞 |
Noachis[9] |
MC-27 |
緯度-65°至-30°, 經度300°至360°
|
希臘 |
Hellas |
MC-28 |
緯度-65°至-30°, 經度240°至300°
|
埃里達尼亞 |
Eridania |
MC-29 |
緯度-65°至-30°, 經度180°至240°
|
南海(南極) |
Mare Australe |
MC-30 |
緯度-90°至-65°, 經度0°至360°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