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靈山寺 (玉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靈山寺,原名靈山院,又名靈山禪寺、靈山壽聖寺,是一處位於中國浙江省玉環市楚門鎮的寺廟,地處東西村靈山(又名鳳凰山)南麓,始建於唐咸通年間。該寺的名字來源於唐懿宗之賜名「靈山壽聖寺」,宋神宗亦賜「靈山壽聖寺」匾額。明時還曾列玉環十大寺院之冠。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後,於1989年重建。寺內的靈山井為玉環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山裡山,岙裡岙,天馬山裡東西岙,
東西岙裡竹崗寨,竹崗寨裡花園街,
花園街裡石馬坦,石馬坦裏白石灘,
白石灘裡花柳池,花柳池裡尚書祠,
尚書祠裡三板橋,三板橋裡九株樟,
九株樟裡十八踏,十八踏裡石獅子,
石獅子裡靈山寺。
東西岙裡竹崗寨,竹崗寨裡花園街,
花園街裡石馬坦,石馬坦裏白石灘,
白石灘裡花柳池,花柳池裡尚書祠,
尚書祠裡三板橋,三板橋裡九株樟,
九株樟裡十八踏,十八踏裡石獅子,
石獅子裡靈山寺。
「
」
當地民謠,也是相傳牧童對乾隆帝說的順口溜[1]。
靈山寺始建於唐咸通年間(860-873年)。相傳,僧人啟爽在當地的靈山(又名鳳凰山)誦經時,聞見南方驚濤拍岸,似鐘磬之聲,便要在此建寺,以向龍王祈求不使潮水漲沒灘涂,果然靈驗。唐懿宗得知此事後,賜名該寺廟為「靈山壽聖寺」。此後,歷朝歷代都有關於靈山寺的奇聞[1]。後晉天福年間,當地僧人自行築堤圍海成田,至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已圍田7頃。寺院規模也逐步擴大,《錢溪趙氏宗譜》中記載:「北宋初,靈山寺已會上大乘之典,佛寺甚盛」[2]。宋神宗聽聞後,於賜「靈山壽聖寺」匾額,並撥庫銀以進行擴建。但到元至治二年(1322年)時,寺院不幸毀於火災,使「金碧之區,悉化為燼」[2]。[3][4]
至順元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30-1364年),寺僧一濂、惠宜等人化緣籌款,重建靈山寺[3]。據《樂清縣志》[1]及當地口頭流傳,僧人從芙蓉山購得巨木,置於渡口,一日忽然風雨暴作,木頭順水漂流,越洋過江,竟直抵寺前山下,且一棵未少[2]。靈山寺也逐漸發展起來。明代高潮時期,靈山寺甚至位列「玉環十大寺院」之首,亦成為浙南有名的弘法道場。清乾隆年間再次重建[3],據說乾隆帝視察民情曾到此過,要朝拜靈山寺,向一牧童(傳說中為太白金星所化)問路,牧童說了一首當地的順口溜,講了附近的一些景點,但乾隆皇帝誤以為路還很遠,便離開了[1]。
至民國時期寺院常住僧眾仍有40多人。1942年,日軍發動浙贛戰役,並相繼攻占浙江多地。是年5月,日軍登陸坎門,直接威脅玉環,縣政府一度搬到靈山寺辦公[5][6]。文化大革命期間,寺院遭到嚴重破壞;之後又被拆毀,僅存基址。1989年,靈山寺第三次重建。[3][4]
Remove ads
現狀
靈山寺占地面積7900平方米,現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三聖殿、地藏殿、念經堂、千佛樓及兩邊廂房閣樓等[4];寺前也有三板橋、石牌坊、七枝塔、卷洞橋、十八踏、石獅子、擂鼓門、九株樟等諸多文物古蹟[1]。
靈山井為宋代重建靈山寺時挖掘築成,現位於靈山寺天王殿前西南方向約50米處。靈山井深約5.5米由塊石疊砌,整體磨擦痕跡明顯;外廓下寬上斂,以整石打造,厚薄不均;井口外方內圓;附近地面由水泥澆築。目前,靈山井仍被靈山寺僧人使用。[3][7]靈山井於1986年3月9日被玉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玉環縣文物保護單位,並被確定為古建築[8]。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