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危險年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危險年代》(英語: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又譯《災難歲月》)是一部根據克里斯托夫·科奇同名小說改編,彼得·威爾執導並於1982年推出的澳大利亞電影。影片根據一個發生在印度尼西亞九·三〇事件時期的愛情故事,描述了該時期一群身處雅加達的外國記者努力報導這起未遂政變事發經過的艱難歷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7月30日) |
澳大利亞著名男演員梅爾·吉勃遜在片中扮演男主角,澳大利亞記者Guy Hamilton,而美國女演員西格妮·韋弗則飾演英國大使館官員Jill Bryant。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身高僅1.45米的女演員琳達·亨特在片中反串出演一位名叫Billy Kwan的男攝影師,他是女主角Jill在當地的攝影師聯繫人。琳達最終因這一角色獲得第56屆學院獎女配角獎,成為學院獎歷史上首位因反串出演一個不同性別的角色而獲獎的演員[2]。此外,澳大利亞演員比爾·科爾和諾爾·弗瑞爾也分別在片中出演Henderson上校和Wally O'Sullivan。
影片曾分別在澳大利亞和菲律賓進行取景的拍攝工作,上映後多年一直被印度尼西亞禁映,這一禁令一直到1999年才解除[3]。
影片英文原片名"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來自於印度尼西亞九·三〇事件所試圖推翻的總統蘇卡諾在1964年印度尼西亞獨立日上的演講時所引用的的一句義大利語:"vivere pericolosamente",意為"living dangerously"(危險地生活)。
Remove ads
劇情
演員表
歷史事件真實性
製作
反響
《危險年代》參加了1983年坎城電影節的角逐[4],受到觀眾和專業影評人士的好評[5]。
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給予本片四星(最高為四星)的高度評價並讚揚了琳達·亨特的精彩表演:「琳達·亨特把Billy Kwan這個角色演得實在是太令人吃驚了,要知道她可是一位紐約舞台劇的女演員。她完全投入到了這個角色當中,我們甚至都沒能意識到她並不是個男人!這就是偉大的表演,將一個人像魔法般完全轉變為另外一個![6]」而《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坎比則在其文章中讚揚了梅爾·吉勃遜的表演:「如果這部電影都不能讓吉布森先生(主演過《加里波利》和《瘋狂的麥克斯II》)成為一位國際巨星,那麼我看別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沒法做到了,他在這部影片中既擁有充足的戲份,也表現出了足夠的才華[7]。」
《危險年代》的拍攝成本約為1300萬美元,影片在澳大利亞上映的票房收入約為289萬8000美元[8],而在美國上映的票房收入則為1027萬8575美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