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炎帝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炎帝傳說本非信史,其確切的葬地難以考證,現在中國境內有多處炎帝陵,分別是炎陵炎帝陵國保)、寶雞炎帝陵高平炎帝陵商丘朱襄陵[1][需要較佳來源]

自宋代起,炎陵縣炎帝陵成為歷代中央政府認定的炎帝陵,見諸《宋會要輯稿》、《明會要》和《欽定大清會典》,並由皇帝委派官員致祭[2][3]。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炎陵縣炎帝陵亦有江澤民胡耀邦題名[4][5],並由國家郵政局發行《炎帝陵》郵票紀念[6]

湖南炎帝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漢代始祭[3],陵廟始建於宋太祖乾德五年。當時,尋得茶陵為炎帝陵,於是「立廟陵前,肖像而祀」。據《酃縣誌》載,西漢時此地就有炎帝陵。西晉皇甫謐撰《帝王世紀》稱「(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成書更晚的南宋學者羅泌則在《路史》中詳細寫道:「(炎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

陝西炎帝陵

陝西省寶雞市相傳為炎帝故里。《國語》、《竹書紀年》、《史記》和《帝王世紀》等古代典籍均記載炎帝出於姜水[7],而姜水當在現在寶雞一帶[8]。寶雞為炎帝故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以炎帝神農為首領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這裡。炎帝部落以寶雞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擴展,向東發展到中原大地,此處土地平坦肥沃,氣候濕潤,原始農業得到長遠的發展。部落開始定居,開始建都陳,再遷往魯,建都曲阜,後來炎帝部落與南方的蚩尤發生戰爭,求助於黃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以後炎黃兩部落聯盟形成了華夏民族的主體。後來,炎帝部落一部分南遷,足跡兩湖,一部分仍留於黃河流域融合於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為祖。

炎帝陵位於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境內的常羊山之上,為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主要場所。市區渭河南有浴聖九龍泉,泉上有唐建神龍祠。祠南蒙峪口的常羊山上,就有炎帝陵。近年來眾多海內外同胞多次成批來寶雞姜水流域尋根祭組,但祠陵已損毀失修;於是,當地在神農炎帝的出生、創業與喪葬之處重修神龍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園,為炎黃子孫拜祖謁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場所。炎帝陵分為陵前區、祭祀區、墓冢區3部分。每年農曆7月7日及清明節的炎帝祭日,海內外各界民眾聚於炎帝陵及炎帝祠進行盛大的公祭儀式,共同拜祭炎帝。

Remove ads

山西炎帝陵

炎帝陵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1],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

河南朱襄陵

朱襄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炎帝出於神農氏,「朱襄氏」被認為是「炎帝神農氏」,故為炎帝陵[1]。今為商丘市文物保護單位[10]

相關條目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