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炒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炒青(亦為炒菁)是烏龍茶、青茶製作的一個特有工序,工藝與綠茶的殺青類似,但又有所不同。
通常在茶葉採收進行萎凋及搖青、晾青後,即進入炒青程序; 有些烏龍茶的製作,不經搖青、晾青,直接進入炒青程序[1]。
在萎凋、搖青、作青後的茶葉已經初步脫水、發酵,接下來通過在大鐵鍋中緩緩升溫,此時會發生兩類化學過程:在溫度不超過約80℃以前,茶葉持續發酵,部分大分子成分分解形成可溶性糖、胺基酸等小分子成分,形成茶的獨特香氣;超過一定溫度後,茶葉中的酵素(如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被高溫停止氧化作用(此一作用類似綠茶類的殺青),進而鞏固做青葉的品質特徵[2]。同時,隨著水分蒸發,使得茶葉變軟,有利於揉捻成型。視茶種類不同,揉捻會在炒青後進行或兩者交替進行,揉捻後的復炒時間較短、溫度也較低,可以使得糖類、蛋白質等發生輕度焦化,帶來特定風味[3][4]。
手工炒青一般在大鐵鍋(釜)中加熱進行,徒手控制翻炒的高低與速度,因此炒青有時候又稱為釜炒;也有使用綠茶用滾筒殺青機或單、雙鍋殺青機進行機械炒制,通過調節孔調整溫濕度[4]。
炒青後茶葉變成黃綠相間的成色,其中的綠色是保留下來的葉綠素、黃色則是初步氧化產生的茶黃素、紅邊則是完全氧化產生的茶紅素;其中的植物蛋白也發生了程度不一的水解,因此形成烏龍茶特有的半發酵茶型態,兼具花香及果香,色澤呈黃綠、黃或深黃色(視發酵的程度而定)。
炒青根據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嫩炒青與老炒青。嫩炒青一次投葉較多,炒製程度淺,成品葉色暗黃,質地較為軟、黏,減重約10-15%;老炒青一次投葉較少,炒製程度重,成品葉色暗褐,質地乾硬,香氣更清純,減重約20-22%[5]。
炒青是一道極為細緻的工藝,決定茶葉製成後品質的好壞,而其成敗完全依賴炒茶師父的敏銳度及經驗,是難以大量生產的一門高度藝術,所以高品質的青茶諸如武夷山的鐵觀音、木柵鐵觀音、台灣烏龍茶,價格都居高不下。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