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克蘭統治者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克蘭統治者列表
Remove ads

該處是一個囊括了烏克蘭歷史上所有主掌過權威的領袖/統治者的列表。

Thumb
智者雅羅斯拉夫的個人印章。

本頁面所包括的領導頭銜有基輔大公、切爾尼戈夫大公、佩列亞斯拉夫大公、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大公、烏克蘭的蓋特曼和烏克蘭總統。以下序列由古代主治烏克蘭領土的領袖起始,然後到管治基輔羅斯公國的王公,還有烏克蘭總統。

相關領土以相當數目的不同名稱而為人所知,在歷史裡其曾被知悉為:基輔羅斯、羅斯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扎波羅熱要塞和酋長國。因此,這些波動政治實體所有的主權,被以各種代稱作再述: 王公 、knyahinya、 Король(斯拉夫語的「國王」) 、 蓋特曼總統。其中兩個最早期所用的貴族頭銜: knyaz和velyky knyaz分別轉譯為英文的王爵大親王,而korol就轉譯成國王

基輔羅斯(375/800~1240/1362)

傳說與歷史上的基輔統治者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留里克家族留里克 (烏克蘭語:Рюрик)( Hrørekr )的後裔,留里克本人是一個瓦良格異信仰的日耳曼王家或酋長,據主要編年史所載他於862年被邀請統治諾夫哥羅德,後成為北方諸斯拉夫人部落( Krivchians和Slovene)以及芬蘭人部落(Meria、Chud和Ves)的統治者。再往後他的兒子或孫子伊霍爾王公,成為了南部基輔領土的王公,開始了基輔羅斯的留里克統治王朝。 留里克存在與否成為史學家爭論的一個焦點,P. Kovaletsky 和Omeljan Pritsak認為留里克與9世紀日德蘭弗里西亞的北歐國王赫勒克 (Rorik) 是同一人,普遍關於他的神話和傳說共同形成為編年史的初始基礎。Alexsei Shakmatov在另一方面,就接受初始編年史的敘述為事實,即留里克是一個歷史人物[4]

統治者列表

(備註:這裡王公們的數列對於所有公國都是一樣的,因為所有人的頭銜都被冠為羅斯的王公,儘管處於領土的不同部分和各自有特定的統治者數列。王公們是按他們(首次)的權力繼位年份編排。 )

更多資訊 姓名, 肖像 ...
Remove ads

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的王公及王 (1199–1349)

加利西亞-沃利尼亞是位處加利西亞沃利尼亞的一個魯塞尼亞[26][27][28][29][30][31]政權。依據統治者們的頭銜而被稱作公國或王國。儘管加利西亞的第一個名義上國王,是匈牙利貝拉三世的兒子安德魯二世,(1188年至1190年在位),加利西亞的科洛曼後來於1215年加冕成為正式的第一任國王[32][33][34]

更多資訊 肖像, 姓名 ...

1349年,東沃利尼亞以外,柳巴爾塔斯所有王國領土都輸給了波蘭的卡西米日三世。 1366年,波蘭與立陶宛簽訂條約:東部沃里尼亞和盧茨克保留在柳巴爾塔斯(立陶宛大公國)的管治下,而加利西亞沃里尼亞西部和波多利亞西部被波蘭王國吞併。

Remove ads

在立陶宛大公國 (1362–1569) 和波蘭王國 (1569–1667/1793)內

基輔王公

1320年代初的時候,格迪米納斯率領的立陶宛軍隊在伊爾彭河戰役中,擊敗了基輔的斯坦尼斯拉夫所率領的斯拉夫軍隊,並徵服了這座城市。而韃靼人,也聲稱擁有基輔,在1324年至1325年的時候還進行了報復,因此雖然基輔由立陶宛王子所統治,但它不得不向金帳汗國繳納貢品。最後由於1362年的藍水戰役,基輔及周邊地區被立陶宛大公阿爾吉爾達斯併入了立陶宛大公國。

  • 阿吉曼塔斯·阿爾謝尼什基斯 (Olgimunt Holszański, Olgimont-Mykhailo Olshansky) (1324–1331)
  • 基輔的菲奧多爾,即特奧多拉斯·布特維達蒂斯,格迪米納斯的兄弟(1331–1362)
  • 弗拉基米拉斯·阿爾吉達蒂斯 (Volodymyr Olgerdovych) (1362–1394)
  • 斯基爾蓋拉(1395–1397)
  • 伊萬·奧爾尚斯基(Jonas Alšėniškis) (1397–c. 1402)
  • 尤爾吉斯·格高達斯(Jerzy Giedygołd) (1404–1411)
  •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奧爾尚斯基 (c. 1412–c. 1422)
  • 米哈伊洛·伊萬諾維奇·奧爾尚斯基 ( 1422–1432 )
  • 米哈伊洛·塞梅諾維奇·博洛班·奧爾尚斯基 (1433–1435)
  • 斯維特里蓋拉(1435–c. 1440),羅斯大公 (1432–c. 1440)
  • 亞歷山德拉斯·奧列爾卡(Olelko Volodymyrovych) (1443–1454)
  • 西蒙納斯·奧萊凱蒂斯 (Semen Olelkovych) (1454–1471)
Thumb
科斯蒂安廷·瓦西爾·奧斯特羅茨基

基輔省

1569年基於盧布林聯盟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時,基輔及周邊地區,波多利亞沃爾希尼亞波德拉斯基,便以基輔省布拉茨拉夫省沃爾里尼亞省波德拉斯基省的形式,從立陶宛轉歸波蘭。

Remove ads

烏克蘭哥薩克的蓋特曼 (1506–1775)

蓋特曼是由哥薩克民主選舉所產生的軍隊及公務領袖。

烏克蘭哥薩克的蓋特曼和指揮官

烏克蘭當時有幾個哥薩克團體,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獨立,因此一些蓋特曼的任期重疊。

哥薩克政權的蓋特曼

赫梅利尼茨基起義後,一個新的哥薩克共和政體——酋長國組建起來。

更多資訊 編號, 蓋特曼 ...

廢土時期的蓋特曼

廢土時期(1660-1687)是烏克蘭史上國土陷入紛亂的時期。哥薩克政權在此後是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在此期間一些蓋特曼有過短期掌權,而通常只控制到領土內部分地區。此外, 《安德魯索沃條約》 (1667年)將第聶伯河沿岸哥薩克國分裂成烏克蘭左岸,在俄羅斯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右岸烏克蘭則保持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有時(1672-1699)變成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

更多資訊 右岸烏克蘭, 左岸烏克蘭 ...
更多資訊 分割, 右岸烏克蘭 ...
Remove ads

在俄羅斯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內

哥薩克酋長國被廢後,到1764年成立了新的馬洛羅西分區,而扎波羅熱要塞在1775年被廢。由於1793年和1795年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蘭,現代烏克蘭東部和中央領土被直接劃入俄羅斯帝國西部則在早些時候變成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時序如下:喀爾巴阡山脈(1526/1699)、加利西亞(1772) 和布科維納(1775)。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7–1921)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UNR,1917-1921)於1917 年俄國革命後建立,一直持續到1921年3月波蘭蘇維埃俄羅斯簽訂里加協議。領導層頭銜各不相同,儘管存在相當普遍的誤解,但他們都沒有總統的正式頭銜。

中央議會主席

中央議會 ( Tsentral'na rada ) 是管治UNR的代表機構。

  立憲民主黨   烏克蘭社會革命黨

更多資訊 No., 肖像 ...

烏克蘭國家元首

帕維爾·斯科羅帕茨基在1918年曾建立一個非常短暫的酋長國

更多資訊 No., 蓋特曼 ...

總局主席

烏克蘭總局是在斯科羅帕茨基的酋長國解體後,所成立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UNR)臨時委員會。 1919年1月22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統一法案獲得通過。通用文本是由總局成員所編。

  烏克蘭社會民主工黨

更多資訊 No., 肖像 ...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8–1919)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政府(WUNR)是於1918年 10月19日成立。 1919年1月22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合併,儘管這主要是一種象徵性的行動,而西部烏克蘭還仍然保留自己的烏克蘭加利西亞軍隊和政府結搆。波烏戰爭(1918-1919)後,波蘭於1919年7月接管了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大部分領土。自1919年11月以來,西烏克蘭共和國政府就處於流亡狀態。

烏克蘭民族共和國總統

  烏克蘭人民工黨

更多資訊 No., 肖像 ...

  基督教人民黨

更多資訊 No., 肖像 ...

烏克蘭復國 (1941)

烏克蘭復國政法總理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

更多資訊 No., 肖像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18/1919–1991)

1922年12月30日烏克蘭被併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烏克蘭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書記

Thumb
米科拉斯克里普尼克

中央第一書記

中央執行秘書

共產黨第一書記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央第一書記

Thumb
尼基塔·赫魯雪夫

烏克蘭(1991年至今)

1991年7月5日,烏克蘭蘇維埃的最高拉達通過一項法律,確立了國家總統這一職位。1991年8月24日宣佈獨立建政後,頭銜便成為烏克蘭總統。1991年12月1日舉行了第一次烏克蘭總統選舉。

總統

  無黨籍   我們的烏克蘭   地區黨   全烏克蘭祖國聯盟   歐洲團結 / UDAR   人民公僕

更多資訊 No., 肖像 ...

參見

備註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