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熊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熊玠(James C. Hsiung,1935年7月23日—),美國華人政治學家,現為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1][2]
生平
1935年生於河南開封,祖籍江西宜春市奉新縣馮川鎮崗霞,1940年代為躲避戰亂遷往四川,1949年又遷往台灣,[3]。1955年獲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1958年赴美,1961年獲南依利諾大學新聞系碩士。1967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畢業後後任助理教授。[4]
1969年任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1975年起任教授,任教期間曾擔任馬英九恩師。還擔任任美國卡特、福特、里根等三屆總統的私人顧問。1977年加入美國國籍。1987年夏,熊玠曾受邀到北戴河與鄧小平見面。[5]
他目前的研究興趣是海上力量和二十一世紀,教授中日比較政治、亞洲國際關係、國際法和國際治理。[1]
著作
- 《習近平時代》,美國時代出版公司,2015年
- 《大國復興:中國道路為什麼如此成功》,2012年
觀點
熊認為,中國1949年以後,毛澤東30年,鄧小平30年,習近平考慮後面的30年。毛澤東應該搞建設,搞制度建設。很可惜的是他是理想主義者,搞繼續革命,所以出現了很多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鄧小平就是接受了毛澤東時代的教訓,轉向搞現代化建設的30年。現在真正進入後鄧小平時代。他認為習近平的重點絕不是政治民主化,而是讓中國成為經濟富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以及恢復中華文明的國際地位。[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