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熱點 (地質學)

火山地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點英語:Hotspot)在地質學上是指地球表面長期歷經活躍的火山活動的地區。約翰·圖佐·威爾遜在1963年時有了一種想法,認為像夏威夷群島這樣的火山鏈是板塊緩慢地移動時經過地表下一個「固定的」熱點而形成的。熱點被認為是一股較熱的、狹窄的地函從地函與地核之間的邊界開始向上進行對流而形成的,這稱為「地函熱柱」(mantle plume)。最新的地質學上的證據則把熱點的成因指向了海洋地殼隱沒核幔邊界(Gutenberg discontinuity),海洋地殼因其密度較小而上升,且過程中減壓融熔。地質學家也確認出了全球40到50個熱點,最活躍的熱點包括夏威夷留尼旺黃石加拉巴哥群島冰島等地。

顯著的熱點路徑

Thumb
數百萬年來,太平洋板塊夏威夷熱點上方移動,形成綿延太平洋海底的一系列海底山脈
Thumb
基拉韋厄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盾形火山,屬於夏威夷-天皇海山鏈,從1983年開始保持噴發狀態
Thumb
冒納羅亞火山是一座大型盾形火山,也屬於夏威夷-天皇海山鏈,上一次噴發發生於1984年
Thumb
鮑伊海底山英語Bowie Seamount是一座休眠海底火山,屬於科的阿克-鮑伊海山鏈英語Kodiak–Bowie Seamount chain
Thumb
軸海底山英語Axial Seamount柯布-埃克爾伯格海山鏈英語Cobb–Eickelberg Seamount chain中最年輕的海山,上一次噴發在在2011年4月6日[1]
Thumb
冒納凱阿火山夏威夷-天皇海山鏈海拔最高的山峰,現在處於休眠狀態,但其火山渣錐仍在增長
Thumb
華利來火山夏威夷-天皇海山鏈一座龐大盾形火山,上次噴發在1801年
可能的熱點路徑
Remove ads

熱點列表

縮寫:

  • w:weight is a subjective uncertainty between simulation and determined azimuth;
  • az:方位角(板塊方向)
  • Weight,解釋:
    • 方位角差小於8°: w= 1.0
    • 方位角差小於10°: w= 0.8
    • 方位角差小於12°: w= 0.5
    • 方位角差小於15°: w= 0.3
    • 方位角差大於15°: w= 0.2

歐亞板塊

  • 艾費爾熱點英語Eifel hotspot(8)
    • 50°12′N 6°42′E, w= 1 az= 082° ±8° rate= 12 ±2 mm/yr [7]
  • 冰島熱點(14)
    • 64°24′N 17°18′W [7]
      • 歐亞大陸板塊, w= .8 az= 075° ±10° rate= 5 ±3 mm/yr
      • 北美洲板塊, w= .8 az= 287° ±10° rate= 15 ±5 mm/yr
    • 可能與格陵蘭的北大西洋地殼拉張有關(62 Ma)[8]
  • 亞速熱點英語Azores hotspot(1)
  • 揚馬延熱點英語Jan Mayen hotspot(15)
  • 海南英語Hainan Volcanic Field熱點(46)

非洲板塊

Remove ads

南極板塊

Remove ads

南美板塊

北美板塊

印澳板塊

納茲卡板塊

太平洋板塊

Thumb
Over millions of years, the Pacific Plate has moved over the Bowie hotspot, creating the Kodiak-Bowie Seamount chain in the Gulf of Alaska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