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牛頓環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牛頓環形山(Newton)是月球正面南部極地區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七世紀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及天文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年-1727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北毗鄰卡薩屠斯環形山、東北靠近肖特環形山、馬拉柏特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偏東、而它的西南偏南則橫亙了卡比厄斯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76.52°S 17.44°W,直徑83.9公里[3],深度5.54公里[4]。由於地處月球南極附近,從地球看,受透視作用,該隕坑外觀高度扁長,它也被認為是月球正面最深的隕石坑。
牛頓環形山坑壁外觀呈多邊形狀,西南側部分坐落在被熔岩淹沒的衛星坑"牛頓 G"之上,二者形成階梯式的連接,而東北部則被衛星坑"牛頓 D"覆蓋。已磨損的坑壁寬度並不均勻,南側壁相對低矮而狹窄,其中介於二坑之間(牛頓環形山與衛星坑"牛頓 G")的西南壁構成了一段狹窄的山脊,但環形山其它部分外壁則更加寬厚,尤其是與"牛頓 D"相連的區域。牛頓環形山西側坑壁最高約為7300米,而東側坑壁更有二處壁頂達到7500米[5]。
牛頓環形山坑底地貌反差較為明顯,其中南半部已被熔岩流或熔化的噴出物覆蓋,形成一處平坦的表面,僅顯示有一些細小隕坑和一道位於坑底中間的小皺嶺;但北半部底表則崎嶇而不規則,靠東北偏北內壁的衛星坑"牛頓 D",幾乎占據了整個東半側坑底。坑底中心附近還坐落了一座高約1900米的巨大中央峰[5],沿南側內壁底分布有一條細小的溝壑,好似從"牛頓 G"中下淌的通道。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格林伯格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的中心點旁。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