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牛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牛馬是牛和馬兩種動物的名稱,牛馬合稱常用於於比喻受人驅使的苦力。在中國大陸職場語境中,通常用以比喻在工作中被高強度壓榨、缺乏自主性和尊嚴的勞動者。[1]
歷史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韶州雲門山爽和尚》:「問『受施主供養將何報答?』師曰:『作牛作馬。』」
在中國近代的工人運動中,牛馬常用來比喻受剝削的苦工。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常用喻體,如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牛馬」2020年代又出現在社交平台中並成為流行詞,作為對「打工人」一詞的進一步演化。與前者略帶幽默色彩不同,「牛馬」更加強調被剝削感和對現實的不滿,常與「擺爛」、「躺平」等詞一同出現,表現出消極反抗的社會情緒。[1]該詞常帶有自嘲或諷刺意味,反映出青年群體在就業壓力、薪資不公等問題下的無奈與不滿。[1]
社會背景
中國勞動者面臨加班普遍、待遇低下、維權難的嚴峻現實。雖然法律規定了《勞動法》,但執行不力,工會普遍受政府控制,難以真正代表和維護工人權益。許多基層勞動者對工會失望,維權渠道有限,勞動爭議常因企業和地方政府利益綁定而難以公平解決。勞動者在工作和薪資上既受到剝削和壓榨,又缺少有效組織和法律支持,陷入無力抗爭的困境。[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