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猶太教卡拉派

犹太教的潮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犹太教卡拉派
Remove ads

猶太教卡拉派(英語:Karaite Judaism希伯來語:יהדות קראית),又譯作迦拉特派,是猶太教的一個教派。可能是在公元7世紀至9世紀在巴比倫埃及出現的。

卡拉派以對塔納赫及猶太教律法的不同見解為特徵,與主流的拉比猶太教(三大派系)區分開來。Karaite這個詞的字面意思為閱讀希伯來語文書的人。

Thumb
在以色列的猶太教卡拉派會堂

卡拉派保留所有在《塔納赫》中「上帝賜予」的摩西律法,並不附加任何口頭的律法,結果就是卡拉派不承認塔木德密西拿等經籍。卡拉派認為,每個猶太人都有義務去慎密探究《塔納赫》[註 1]並由自己來定奪其中的奧義。

許多卡拉派信徒認為其信仰於上帝賜摩西十誡時業已成型,所以他們與目前由法利賽派衍生出的三大派系有巨大差異。根據卡拉派官方的描述:我們不接受任何由法利賽拉比猶太教(三大派系)控制的,接受口頭法典的信徒。現代卡拉派猶太教規模在美國約為1500人,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卡拉派約有80人,在以色列約有3萬人,其中最大的幾個社群位於拉姆拉、阿什杜德和貝爾謝巴。歐洲約有1800人,主要在烏克蘭(不包括克里米亞)約有800人;波蘭約有350人,哈薩克斯坦約有250人,立陶宛約有200人,俄羅斯(包括克里米亞)約有200人。近幾十年來,這些社群大多經歷了嚴重的衰落。卡拉派猶太教屬於猶太教少數派,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1][2][3]卡拉派猶太教原本反對外族改信卡拉派猶太教,這一傳統20世紀初有所放寬,拉比猶太教徒不需要改信儀式,只需要他們改信成為卡拉派猶太教即被認可。[4]位於美國北加州的猶太教卡拉派大學開始接納非猶太人等皈依的信徒,2007 年 8 月 1 日,卡拉派猶太大學第一屆畢業班的部分成員皈依卡拉派猶太教,在北加州猶太教堂舉行的儀式上,十名成年人和四名未成年人宣誓效仿路得,加入了卡拉派猶太教。該團體的學習課程持續了一年多。成為542年來首批正式認可的卡拉派猶太教新成員。2009年2月17日,第二屆皈依者畢業班宣誓,其中包括11名成年人和8名未成年人。[5]他們的身份認同更多是以宗教經典為核心,而不是以政治民族主義為主,儘管當代在以色列的卡拉派確實接受並支持猶太民族國家的存在。

Remove ads

可薩人及卡拉伊姆人

卡拉伊姆人是一支操突厥語族語言的猶太教卡拉派信徒,部分可薩精英和統治階層有過皈依猶太教的記載,不過當年這種皈依的範圍和深度,以及是否大規模發生,一直是學界爭議的議題。主流說法是他們來自克里米亞,他們的語言也被稱作卡拉伊姆語,據卡拉人的歷史,他們在1397年受立陶宛公爵維陶塔斯之邀,移民至特拉凱,至今仍有小支卡拉伊姆人仍遵守傳統地生活在當地。

可薩假說是存在爭議的假說,假說認為是卡拉伊姆人是可薩汗國(以猶太教卡拉派為國教的突厥汗國)的遺民,不過可薩汗國的「國教是猶太教卡拉派」 這一說法並沒有確鑿證據,多數學者認為可薩王室信仰猶太教,但傾向是否「卡拉派」仍無法證明。可薩人在被東羅馬滅亡後一部分西遷有少數可薩人與猶太人通婚,並成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祖源的一小部分。 另一部分留在了原地並保留了自己的信仰,就是卡拉伊姆人。在東歐的歷史上他們為避免反猶主義的迫害認同「可薩人」身份,而不是猶太人的身份。這更像是一種策略性認同,而非他們普遍、長期的族群自我定義。[6]

Remove ads

現今的身份認同

  • 在以色列的卡拉伊姆 → 大多數視自己為猶太人(卡拉派猶太教)。
  • 在立陶宛、波蘭、克里米亞的卡拉伊姆 → 一部分人認同「卡拉伊姆人」的身份,淡化猶太身份。

注釋

  1. 依據猶太教卡拉派的任務陳述。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