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曜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光緒十四年(1888年),王曜南中舉人。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1895年),在京舉子聞《馬關條約》簽字,乃聯名「公車上書」。在上書中簽名的603人內,有甘肅舉人61人,其中包括王曜南。同時,甘肅76名舉人聯名寫《請廢馬關條約的呈文》,王曜南列名第九位。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王曜南中進士。[1]
王曜南中進士之後,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2],赴成都候差,並在成都任粥廠廠長(粥廠是慈善機關)。後來,王曜南被派任朱窩屯員,委管孔撒土司、麻書土司、白利土司兼代士勇,並管理賦稅、訴訟等事務。任內,甘孜少數民族聚眾滋事,王曜南獨自前去安撫;東谷土司因在訴訟中行賄,遭到王曜南杖責。[1]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王曜南辭職回到家鄉。後來被選為甘肅諮議局議員,宣統元年(1909年)任資政院議員。[1]
中華民國成立後,王曜南任第一屆甘肅省議會議員。後來他在家中教兒子念書。1920年海原大地震波及靜寧縣,靜寧縣全城的房屋均被夷平。王曜南等人乃重建了靜寧縣文廟。[1]
Remove ads
著作
- 《學古軒詩草》[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