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鏊
中國散文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濟之,號守溪,晚更號拙叟,學者稱震澤先生,直隸蘇州府吳縣東洞庭山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諡文恪。
Remove ads
生平
王鏊之父王琬於成化九年(1473年),年五十五歲始授湖廣光化縣知縣,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棄官歸里[1]:第6頁、第12頁。王鏊自幼隨父讀書,善寫文章,國子監諸生爭誦其文。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應天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成化十一年(1475年)聯捷乙未科會試第一名,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王鏊殿試原擬第一,一說因對策指陳時弊,為執政所忌;一說時任大學士商輅(明朝當時唯一連中三元者)不欲讓他人儷己,故抑之[1]:第9頁。授翰林院編修,歷侍講、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1]。弘治十三年(1500年)七月升吏部右侍郎,仍兼侍讀學士[1]:第108頁,正德元年(1506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侍讀學士[1]:第136頁,十月與吏部尚書焦芳一同入閣參政[1]:第138頁,十二月升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同知經筵事[1]:第142頁,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戶部尚書仍舊[1]:第149頁。
王鏊居官清廉,為人正直,時稱「天下窮閣老」。當時宦官劉瑾擅權,工部都水司郎中張瑋、雲南按察司副使姚祥、尚寶司卿顧璿被劉瑾荷杖幾死,王鏊怒斥劉瑾:「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與前戶部尚書韓文等上疏請誅劉瑾等「八黨」,不被採納[1]:第138頁,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致仕歸里[1]:第158頁,讀書著作,常與詩友遊山玩水,學者稱震澤先生。閒居十四年,嘉靖三年(1524年)卒,追贈太傅,諡文恪[2]。
致仕後,在蘇州學士街天官坊建有「怡老園」,清朝改作江蘇布政使司衙門。
Remove ads
著作
著有《詩文集》36卷、《奏疏》2卷、《守溪筆記》2卷、《震澤紀聞》2卷、《震澤長語》2卷、《震澤編》8卷、《姑蘇志》60卷、《春秋詞命》3卷、《本草單方》8卷,並參與纂修《明孝宗實錄》224卷[1]:第4頁。
家族

祖王伯英,祖王惟道,父王朝用,官光化知縣,皆以子貴,贈如其官。曾祖妣陸氏、祖妣葉氏、妣葉氏,皆一品夫人。
- 成化六年(1470年)娶武山西金吳氏為妻,十二年(1476年)生女王儀,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
- 成化十七年(1481年)娶張氏為妻,十九年(1483年)生子王延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卒。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娶李氏為妻,生有二女。李氏多病,不久卒,葬於東洞庭山嘶馬塢。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再娶胡氏為妻,生二子(王延素、王延陵)二女。
- 側室萬氏,正德十一年(1516年)生子王延昭。
- 王鏊有四子五女:長子王延喆(子貞)娶吳縣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珵女,次子王延素(子儀)娶長洲人、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璚次女,三子王延陵(子永)娶朱氏,四子王延昭(號卓峰)。長女嫁王鏊門生、吳縣人、吏部左侍郎徐縉,次女嫁崑山人、湖廣按察司副使朱文次子朱希召,三女嫁宜興永定鄉紳邵天賜長子卲鑾,四女嫁丹徒人、文淵閣大學士靳貴子靳懋仁,五女嫁吳縣人、彰德府知府嚴經子嚴濡[1]:第282頁。
- 後代有清朝松江府知府王芑孫。
紀念
王鏊故里陸巷有惠和堂以及解元、會元、探花牌樓。其墓在東洞庭山梁家山。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