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理光THETA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理光THETA系列是理光公司的系列消費級數位相機產品,特色為使用一體雙鏡頭設計,可拍攝360°180°的全天球相片。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1月4日) |
該系列最初機型為於2013年在IFA發布的理光THETA,該機型確定了後續系列產品的設計風格,外觀和尺寸基本都得以延續。
該系列最新款為於2019年2月發布的理光THETA Z1,採用1英寸感測器,支援4K規格的全天球影片拍攝。
Remove ads
概述
用於收錄一個位置上,周邊所有圖像資訊的相片,被稱作全景相片;這樣的相片可以通過多次拍攝-後期拼合的方式獲得,也可以使用專門設計的相機來取得。
全景的拍攝與暗房工作在膠片時代費時費力,而數位攝影的誕生,特別是數字暗房方面,諸多相片拼接軟體的湧現,為全景圖帶來了新的機遇。全景圖的應用方面,一些機構,如Google街景將全景用於展現城市風貌,使用者在一個位置上,可以轉動畫面看到該處的所有建築與街道,就如同在實地真的轉身觀看一般;一些地標建築,如倫敦大火紀念碑也組態了全景系統以記錄倫敦的天氣和活動。
隨著2007年以iPhone的發布,以及Android開放手機聯盟的誕生為標誌的智慧型手機浪潮掀起,隨時隨地的SNS需求改變了攝影的需求。既有的全景產品,在可攜式性和易用性上不能滿足分享需求,以此為契機,理光公司的全景產品投入了開發[1]。

理光THETA系列產品,從初代機到最新的V,一直保持了差不多的外形樣貌——類似鋼筆長度的薄板兩側正對位置各安置一枚魚眼鏡頭,一面的鏡頭下方安防了快門鈕,而其他的按鍵都排布在機身側面。必要的充電與資料介面安排在機身底部,同時底部正中保留了照相機上通行的1/4英寸螺紋,可以接駁腳架等的安裝。
在2012年Photokina展覽會及2013年CP+時披露的原型機,則展現了更為樸素的設計思維,兩個相對的鏡頭部突出機身,如雙髻鯊造型[2]。而最終於2013年下半發布的消費版機型,則大大縮小了突出部分,究其原因,在於對內部光路加入了潛望式光學系統(英語:Folded Optics 日語:屈曲光学系),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由美能達DiMAGE X系列率先應用,隨後其他廠商跟進而掀起了一波卡片機的熱潮。

這樣結構的應用,除了明顯的體積縮小的優點之外,也減小了由於鏡頭距離過遠,而在雙鏡頭法線平面上造就的盲區範圍。日經BP技術的分析報道,用同心圓測試展現了THETA的盲區,顯示了其近距表現,具有高度的實用性[3]。
兩個圓周魚眼鏡頭拍攝的畫面,經過內部的合成,以全景圖常用的等距長方投影方式以jpg格式儲存。這類規格固定長寬比為2:1,需要以專用的軟體,如對應的智慧型手機APP觀看,可以旋轉選擇特定的區域,並進行放大。
開發團隊在採訪中提及,使用θ作為產品名稱,是由於從上方觀察相機,兩個相對的突出鏡頭形似該希臘字母。
該系列的第二款,字尾m15的機型保留了基本硬體設計的同時,嘗試性地追加了影片功能。

之後於2015年發布的RICOH THETA S,做了較大改進,將系列帶入了新的階段。感測器升級到1/2.3英寸的主流規格,此為可攜式類特殊用途數位機(如GoPro)的一個常用規格;為了對應新的感測器尺寸,鏡頭也重新設計以匹配,光圈定為F2。影片除了延長單段持續時間到25分鐘外,並沒有提升解析度,但為直播應用設計了UVC支援,在底部給出了Micro HDMI介面,但受限於處理機能,影片與輸出的畫面無法即時拼合。
THETA S對於直播推流的嘗試,在理光公司內產生了另外的分支專案——RICOH R[4]。該機主打影片直播的研究應用,根據Watch Impress的報道,該機在開發過程中參考了THETA S的既有設計並且進行了改進[5]。這一專案在CES 2017披露,平行於THETA系列並無隸屬關係。
2017年的THETA V將影片解析度提到4K規格,同時在機內設定了4個麥克風,可以收錄全向的音訊資訊,於回放的時候根據頭部方向參數進行混合重整[6]。該全景聲技術(日語:空間音声記録)理論基礎可追溯到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立體混響,但以發布時的影片容器格式無法支援,僅能在對應手機APP觀看與Youtube分享管道獲得該體驗[7]。V由於內部處理器效能提升,推流時可直接輸出以等距矩形投影規格的畫面。同時內建了Android系統,並且針對第三方開發者開放,允許編寫外掛程式在V上執行;其內建了一款使用Miracast進行無線投屏的外掛程式,可在智慧型電視或支援的OTT盒上,播放機內的全景相片與影片,V機身可當作遙控器使用[8]。
Remove ads
歷代機型
截至2019年2月,理光THETA一共有6款型號(特殊聯名款不計)。
- RICOH THETA
初代機型
- RICOH THETA m15
2014年11月發布[9][10]。加入了影片錄製功能,以MPEG-4 AVC/H.264編碼。在2015年的韌體更新中,影片錄製時間延長到最長5分鐘[11]。具有藍黃紅白四色。
2015年9月發布[12][13],外觀不變,感光元件升級到1/2.3英寸規格,鏡頭也使用新設計的6群7枚,開放光圈F2[13]。靜止圖像支援最高5376×2688規格,影片拍攝時間延長到15分;此外,底部提供了 type D 型的HDMI輸出介面。僅提供黑色款。
- RICOH THETA SC
2016年10月推出,基本規格與THETA S類似,縮短影音時長,不提供底部的HDMI輸出串流,但提供四種顏色可選[14]。可視作經濟版機型。
2017年8月,理光為初音未來誕生十周年,推出特別聯名版本THETA SC Type HATSUNE MIKU,機身為標誌性藍綠色,其具有初音未來形象[15]。除了基本的功能外,可以在專屬APP中為全景相片添加miku形象。該特別版全球限量發售3939台。
- RICOH THETA V
2017年9月發布機型,相比S主要在影片錄製上有較大進步,增加了對4K規格影片記錄的支援;同時內部處理器使用了高通公司的驍龍產品,提升機內效能的同時降低了功耗。除加速度感應器以外同時搭載陀螺儀,並新增Wi-Fi 5GHz頻段支援與藍牙通訊。伴隨的功能改進還有全景聲收錄的支援,同時能透過安裝外掛程式方式新增功能。
- RICOH THETA Z1
2019年2月發布[16],機身材質變更為鎂鋁合金,感光元件升級為1英吋規格,鏡頭升級為10群14枚並具有可調式光圈 (f/2.1, f/3.5, f/5.6),靜止圖像支援最高6720×3360規格,能同時輸出JPEG與Adobe DNG格式Raw檔案。Wi-Fi新增IEEE_802.11ac支援以達到更高的傳送速度。新增的OLED螢幕能確認拍攝狀態與電池容量。
Remove ads
附件與相容性

- 官方附件
除功能性附件外,官方亦推出收納與裝飾用的產品以豐富消費市場選擇,詳見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第三方附件
在理光THETA上可應用的第三方附件較為廣泛。例如十分常見的自拍杆,選擇底部較小的類型以配合THETA,由於剛好處在兩枚鏡頭的中心交介面上,在最後的全景相片中並不會出現,而使得全景相片顯得自然。
此外,還可以與迷你腳架結合,拍攝固定位置的全景相片[18]。
-
防護殼TH-1
-
在自拍杆端的THETA S
-
THETA與迷你腳架
Remove ads
評價
影響
- 2014年,名古屋文理大學會同Gocco策劃了利用氣象氣球攜帶THETA進入大氣層,進行持續拍照觀測的活動。該活動在2014年6月14日施行,放球位址為高知縣高岡郡檮原町,最終於室戶岬西方沖10km的地點回收[19]。
- 2015~2016年,伴隨THETA S的發布,畫質得到較大改善,同時也有其他競爭機型湧入,Google街景開始鼓勵使用者以全景相機拍攝的圖片,上傳以豐富其圖庫;THETA S即為推薦的工具機型[20]。同時,略有實驗性質地推出針對經營性場所的全景拍攝聘請計劃,商戶和可信的全景攝影師通過Google街景服務作為中間介紹人,由攝影師為商戶拍攝店內全景圖以上傳街景服務[21];其演示影片即出現了THETA S[22]。
- 2016年,隨著PlayStation VR的推出,理光將THETA S與SC與其進行了聯動。使得配合PlayStation 4在PS VR中可以直接觀看連線的THETA S、SC內的全景圖片與影片[23][24]。
事實上,與PlayStation開發密切相關的SIE,其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就是一名THETA使用者,其經常在推特上曬出自己用THETA拍攝的合影[25][26][27]。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與參照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