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琉球之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琉球之戀》是一部於1968年上映的臺灣電影,本片由林福地執導、主演陣容包含陽明、張清清、丁香及金塗,該電影及《夕陽西下》由瑞昌影業公司與日本熊谷映畫株式會合作同期攝製,全片於沖繩取景,該片也是臺灣少數留存的1960年代彩色片臺語電影之一。
劇情大綱
臺灣籍家族林家在琉球經營航運業。家主將船長一職交予次子林宏海,希望他能帶領家族事業更上一層樓。然而宏海卻愛上了世仇之女秀玲,並拒絕父親為其安排的婚事,迎娶電視明星芳子,導致父子關係惡化。
另一方面,秀玲誤信芳子於電視上的結婚宣言,悲痛之下返回臺灣從此杳無音訊。上一代未解的恩怨影響深遠,使得宏海從家族的希望之星淪為沉溺酒精的落魄之人。
演員
製作人員
製作
《琉球之戀》及《夕陽西下》原為國民政府推動的「宣慰僑胞」計畫的一部分,旨在向旅美臺灣菁英傳遞政治信息。當時,政府希望透過這些僑胞發揮影響力,以支持對中國的外交策略。外交部與新聞局因此指定拍攝符合此情境的電影。
據本導演林福地回憶,當時他加入了李翰祥創辦的國聯影業公司,然而因公司內部計畫延宕,他轉而接下基隆市遠東戲院所創設瑞昌影業公司的《夕陽西下》與《琉球之戀》兩部作品。由於國民黨政府限制台語片使用彩色底片,林福地尋求與日本合作,以獲取彩色底片的拍攝資源。基於基隆市與琉球之間的良好關係,雙方促成了合作,最初預計只拍攝一部,但由於成本考量,最終決定連續製作兩部作品,另有日本導演西條文喜執導之《我的太陽》(太陽は俺のものだ)一部。[3]
其中,《琉球之戀》於1966年8月27日在基隆市獅球嶺開鏡,根據《聯合報》1966年9月22日報導,《我的太陽》拍攝原計劃先前往琉球取景,後再來台灣拍攝。然而,由於臺灣演員的出境手續未能及時辦妥,拍攝順序因此調整而先在臺灣取景。西條的團隊於該月抵達臺灣。隨後,林秋土率領臺日聯合外景隊約50人,從基隆搭乘那霸丸前往琉球,進行《太陽是我的》、《琉球之戀》及《夕陽西下》的拍攝,預計停留約一個月。三部電影於1966年11月殺青,並於1967年完成配音。當時,部分拷貝已銷往美國和越南市場。[4]
對於《夕陽西下》與《琉球之戀》,原本日方提供了劇本與編劇,但林福地認為內容與臺灣民情不符,因而加以拒絕,改由臺灣方面主導劇本發展。該片完成後,據當時宣傳資料,曾製作國語、台語、日語三聲道配音版本。然而,除了台語版尚存一部拷貝外,其餘版本已佚失。[5]
Remove ads
尋回
《琉球之戀》與《夕陽西下》上映後,由於膠卷損毀,長期被認為是亡佚電影。直到2019年,舊金山唐人街Four Star戲院的經營者Frank Lee[6]家族收藏的膠卷庫存中發現了這些作品。據悉,該家族早期經常親赴臺灣、香港購買35mm電影拷貝並運回美國放映。然而,隨著數位放映技術興起,數百卷拷貝長年存放於戲院舞台下方,直至2019年才聯繫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洽談購藏事宜。典藏人員從中發現多部臺灣已散佚的作品,其中便包含《夕陽西下》與《琉球之戀》。[7]
2023年10月27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於「世界影音遺產日」期間,首映《琉球之戀》、《夕陽西下》數位修復版,並舉辦修復成果發表會。導演林福地與藝人吳靜嫻等人出席。[8][9][10]
2025年2月27日,《琉球之戀》與《夕陽西下》於第二屆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首度回到拍攝地沖繩放映,周遊亦受邀親臨影展並分享當年的拍攝經歷。[11][12][13][1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