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香港小學、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英語:Maryknoll Fathers' School)是香港第一間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創辦的學校,創立於1957年,現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創校校監為賴存忠神父(Rev.Peter A.Reilly)。

快速預覽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Maryknoll Fathers' School, 地址 ...

開校初期,中小學部同一校址(九龍深水埗區桃源街二號),當時中小學部各佔一幢內設12個課室的大樓,並共用雨天操場及露天操場。1965年中學部得以擴充,新翼多提供12個課室及多個特別室,至此,中小學部均開設24班,只設有全日班並不分上下午班,每級四班總共24班。

小學部在2003年11月成功申請新校舍,新校舍於2008年11月落成。位於深水埗海麗街11號的新校舍,佔地7630平方米,並擁有設備齊全的特別室和課室。現時桃源街小學部舊校舍,供中學部發展。

現屆中學部校長為宋凱恩女士,[1]小學部校長為吳偉文博士。

Remove ads

歷史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為香港首間津貼中學,與小學部一同創辦於1957年,創校校監為賴存忠神父,[2]創校校長為唐余湘畹女士,中學部是一間創校歷史悠久的英中。

小學部在2003年11月申請新校舍,位於深水埗海麗街11號的新校舍於2008年11月落成。小學部於2009年1月,上、下午校一至六年級24班學生同時遷進新校舍,並於同年2月轉為全日制。現時桃源街小學部舊校舍,已供本校中學部發展。

Thumb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學部)

因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無力繼續辦學,此校連同該會另外兩間屬校[註 1],於2023年9月1日起交還予天主教香港教區直接營辦[3][4]

歷屆行政人員

歷任校監

  • 第1任:賴存忠神父 Rev. Peter Alphonsus Reilly, M.M.(1957年 - 1994年)
  • 第2任:江天文神父 Rev. John Geitner, M.M.(1995年 - 2011年)[5]
  • 第3任:沈嘉仁神父 Rev. Michael Sloboda, M.M. (2012年 - 2016年)
  • 第4任:葉嘉雯女士 Ms. Agnes Garman Yeh(2017年 - 至今)

歷任校長

中學部
小學部
  • 莫黃燕薇 女士[5]
  • 吳偉文 先生

歷任副校長

中學部
  • 梁嘉明 先生
  • 周啟賢 先生
  • 關國漢 先生
  • 施嘉偉 先生

班級結構

中一至中六級設四班(A、B、C、D),每班約30-40人;在2011年,最後一年中七級共設兩班(中七:6UA、6US;Arts & Science),每班32人。

在新高中學制推行前,學校推行二文二理制度。中四級及中五級的A、B班為文科班,C、D班為理科班。而現在學校推行新高中學制,同學可以以自己的心願以成續排名選科。 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為所有高中學生的必修科目。另外每班將會有兩科指定的選修科(A班:X1:世界歷史科,X2:地理科、B班:X1:經濟科、X2:資訊及通訊科技科、C班:X1:生物科,X2:化學科,D班:X1:化學科, X2:物理科。每班之X1科可以以設計與應用科技科代替,X2科則可以以視覺藝術科代替。X3選修科目學生可選擇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生物科、中國歷史科、經濟科、地理科、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以及物理科(不得和X1及X2科目重複),也同時提供X4科目,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參與或不參與。X4選修科目提供多種外語學科,如下: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另有音樂科及學生選擇(視覺藝術科、設計與應用科技科及音樂科均由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提供上課地點及導師)。

Remove ads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在2018年第33屆香港傑出學生選舉上,該校僅選出1名傑出學生。[來源請求]

著名/傑出校友

政治、公共事業界
演藝界
傳播及文化界
商界
教育界
醫學界
  • 鄺美玲:香港第一位女外科醫生
  • 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 曾繁光:精神科醫生 (中七預科)[13]
  • 楊重光:兒科醫生、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14][15]
學術界/學者
  • 林兆波:數學家
  • 方國榮:管理學家
  • 譚汝謙:歷史學家,美國默士達大學終身教授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