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環甲膜切開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環甲膜切開術(英語:cricothyrotomy,又稱cric、crike、thyrocricotomy、cricothyroidotomy、inferior laryngotomy、intercricothyrotomy、coniotomy或emergency airway puncture)是在環狀軟骨與甲狀腺軟骨之間,穿過皮膚與環甲膜,建立緊急氣道,以挽救危及生命的呼吸道阻塞(如異物、血管性水腫或嚴重顏面創傷)。環甲膜切開術大多是在經氣管插管不可能或有禁忌症的情況下,建立呼吸道的最後手段。進行環甲膜切開術比標準氣管切開術更快與容易,施行時不需要調整頸部位置,併發症也較少。[1]

不過環甲膜切開術只是危急時拯救生命的緊急與臨時手段,以爭取時間與機會,建立安全而穩定的呼吸道。
Remove ads
適應症
為病人建立呼吸道還有其他選擇,例如標準氣管插管和快速誘導插管,故一般說來環甲膜切開術是其他方法不適合或失敗時的最後緊急手段,[2]其約占所有急診插管術的1%,大多用於外傷病人。
一般適應症如下:[2]
- 無法插管
- 無法通氣
- 無法維持SpO2>90%
- 嚴重外傷導致無法經口腔或鼻進行氣管內插管
禁忌症
步驟
法國外科醫生兼解剖學家費利克斯·維克·阿齊爾(FélixVicq-d'Azyr)於1805年描述本術式。[3] 手術部位通常選擇於喉結下方以縱向切開皮膚切口,接著在環甲膜上進行橫向切開,在來經由此切口插入內徑6或7公厘的氣切管或氣管內管,將氣囊充氣,固定管路。聽診雙側肺部並觀察胸部起伏以判斷管路位置,[4]也可使用超音波判斷氣管內管的位置(尤其是在病人使用頸圈之時)。[5]
針刺環甲膜切開術
針刺環甲膜切開術並未使用刀片進行切開,而是使用大號的針(10至14號)進行穿刺並放置導管。但此術提供的氣流有限,且病人仍須有自發呼吸以吸入與排出氣體。經由此類導管使用高壓將氧氣輸送到肺部被認為屬於傳統的通氣形式,稱為經皮經氣管通氣(percutaneous transtracheal ventilation,PTV)。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