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瓜分選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瓜分選票(英語:Vote splitting),又稱鎅票或界票,是在某一投票中,已有候選人的情況下,其他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相近的候選人仍然一併參選的現象。這會增加與瓜分選票者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不同的候選人獲勝的機會。這一效應通常會發生在領先者當選制度中[1]。
實例
- 在191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西奧多·羅斯福比共和黨候選人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多贏得了近70萬張的選票[2]。伍德羅·威爾遜贏得此次選舉後,共和黨人開始擔心老羅斯福可能會再次分裂共和黨的選票[3]。
- 在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拉爾夫·納德在佛羅里達州取得九萬多票,引發佛羅里達州計票風波,最終喬治·W·布什僅以537票在佛羅里達州以微弱優勢勝出,導致阿爾·戈爾敗選[4][5]。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有人提供賄款,誘使屬於本土派的傘後組織參選泛民選區,以圖造成瓜分選票的結果。
- 在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趙少康與新黨候選人黃大洲瓜分了統派和中間選民的選票,得到獨派和部分中間選民選票的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6]
- 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與新黨候選人王建煊決定性分出高下,偏中華派選民的選票順利集中投給馬英九,成功讓馬英九當選,陳水扁未能連任。[6]
- 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宋楚瑜退出國民黨,以無黨派身份參選,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相競爭。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因藍營分裂而獲利,當選總統。[6]
- 在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原定競選的郭台銘宣布退出大選禮讓國民黨,其後柯文哲提出藍白合,因為與國民黨堅持民調正副問題而破裂三選競爭,使賴清德以少數40%得票率即當選總統。[7][8]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