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爾丹一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瓦爾丹一世(現代波斯語:وردان یکم)或巴爾丹一世(現代波斯語:بردان یکم)是伊朗古代安息帝國阿薩息斯王朝(阿什康尼王朝)君主(約公元40-46年在位)。瓦爾丹一世是他的父王阿爾達班二世(公元12-40年在位)的法定繼承人,但他繼位後不得不不斷地與他的養兄弟、王位競爭對手古達爾茲二世作戰。儘管瓦爾丹多次擊敗他的養兄弟,成功將帝國的大部分地區置於他的統治之下,但最終在一次狩獵之時被一夥忌恨他的貴族設局暗殺,結束了短暫的君主生涯。
名諱
「瓦爾丹」(وردان,Wardān)是中古伊朗語,意為「薔薇」,在現代波斯語中又譯作「巴爾丹」(بردان,Bardān)。「瓦爾達內斯」(Vardanes)或「巴爾達內斯」(Bardanes)是該名的拉丁化轉寫形式,在古希臘語中,該名轉寫為「俄耳達涅斯」(Ὀρδάνης,Ordánēs)和「俄耳多涅斯」(Ὀρδώνης,Ordṓnēs)。而在哈特拉阿拉姆語中,該名轉寫為「烏爾登」(wrdn)。[1]
生平

在約40年,瓦爾丹一世的父親、安息王阿爾達班二世(舊時學界誤稱為「阿爾達班三世」,公元12年至40年在位)去世,將他的國家託付給瓦爾丹。[2]然而,王位被阿爾達班二世的養子古達爾茲二世篡奪。[2][3]不久之後,古達爾茲二世下令將瓦爾丹的另一個兄弟(和父王阿爾達班二世同名)處死,一同被處死的還有阿爾達班王子的妻子和孩子。[2]古達爾茲二世的暴行很快導致了聲勢浩大的騷亂,人們請求瓦爾丹出面干預,於是瓦爾丹率領他的部隊在兩天之內行軍375英里,出其不意地將古達爾茲擊敗。[2][4]瓦爾丹受到鄰近的安息帝國各省長官的稱讚,並很快控制了帝國的大部分地區。[2][4]古達爾茲逃到希爾卡尼亞行省的戈爾甘以圖東山再起,他的領地和出身的部落就在那裡。[5]
瓦爾丹繼位後,古達爾茲被冷落。瓦爾丹認為自己比古達爾茲更有資格繼承阿爾達班二世的王位,因為他是阿爾達班二世親生兒子,而古達爾茲只是養子。瓦爾丹繼位被視為阿爾達班二世一系的復興。[5]但從公元35年就開始反叛的美索不達米亞城市塞琉西亞不認可瓦爾丹的地位,瓦爾丹的軍隊很快包圍了這座城市。[2][6]然而,瓦爾丹對塞琉西亞的長期圍困給古達爾茲以喘息之機,使他能夠組建一支新的部隊,在衝突中占了上風,趕走了瓦爾丹。瓦爾丹逃到了中亞的巴克特里亞。[2][7]
與此同時,安息帝國的屬國亞美尼亞也經歷了動盪,當時該國的阿薩息斯(阿什康尼)王朝分支國王、瓦爾丹的兄弟奧羅德被羅馬皇帝克勞狄(公元41年至54年在位)廢黜。克勞狄任命前王朝法爾納瓦茲家族的王子米特拉達梯代替奧羅德。[8] 很快,就在瓦爾丹和古達爾茲就要再次開戰之前,古爾達茲告知瓦爾丹,有一群顯貴們正在策劃一個針對他倆的陰謀。於是,兄弟二人達成了停戰協議,協議規定瓦爾丹保留王位。而古爾達茲則再次撤軍到希爾卡尼亞行省[8],他在戈爾甘稱王,兄弟二人分別統治帝國的不同部分。[5][9]
與古爾達茲的和解使瓦爾丹得以騰出手來挫敗顯貴們的陰謀,之後他再次率軍長期圍困叛亂中的塞琉西亞。[5]公元43年6月42日,瓦爾丹迫使塞琉西亞人在長達七年的叛亂之後再次臣服於安息帝國的統治。[10]塞琉西亞的長期反叛使得瓦爾丹對該城抱有戒心,而包括塞琉西亞人在內的安息帝國境內的希臘化居民又對羅馬帝國抱有好感,因為這一時期安息帝國的親希臘情結已經淡化,希臘文化的影響已讓位於伊朗本土文化,在米底和帕爾斯(在今伊朗法爾斯省)等安息帝國的核心地區,祆教(瑣羅亞斯德教)色彩日益濃厚。[5]瓦爾丹出於對塞琉西亞的戒心,大大削弱了該城的自治權,尤其取消了其自行鑄造硬幣的特權。[6]大約在同一時間,古希臘哲學家提亞納的阿波羅尼烏斯造訪了瓦爾丹的宮廷,在他前往印度-帕提亞王國時,瓦爾丹派了一支車隊為他提供保護。當阿波羅尼烏斯到達印度-帕提亞王國的首都塔克西拉時,他的商隊首領讀到了瓦爾丹給當地一位印度官員的公函,這封公函也許是用安息語書寫的,印度官員收到公函後極其熱情地款待了阿波羅尼烏斯一行。[11]
在連戰連勝的一連串戰績的鼓舞下,瓦爾丹準備入侵並重新征服亞美尼亞,因為靠近亞美尼亞的安息帝國附屬國阿迪亞波納國王伊扎特斯在亞美尼亞問題上站在羅馬人一邊,瓦爾丹有意懲罰他。[5]但在羅馬帝國敘利亞總督蓋烏斯·維比烏斯·馬爾蘇斯的戰爭威脅下,瓦爾丹最終放棄了他的計劃。同時,已撤退到希爾卡尼亞的古爾達茲在貴族的挑唆下撕毀了停戰協議,兄弟倆再起紛爭。[5][7]瓦爾丹在位於米底和希爾卡尼亞邊界的埃林德斯河擊敗了古爾達茲。他接著征服了帕提亞的其餘省份,最遠到達了阿里亞。[8]在東部的帝國發家地帕提亞和戈爾甘,一些從來沒有臣服過的部落此時都表示歸順瓦爾丹。為了紀念這次勝利,瓦爾丹在帕提亞樹立了一座紀念碑。[5]
但是,終因性格過於粗暴,以及貴族們的挑唆,瓦爾丹在約公元46年的一次狩獵之時被手下暗殺。[5]暗殺行動是由一夥擔心瓦爾丹會危及他們地位的貴族策劃的[7][12],古爾達茲也有份參與其中。瓦爾丹死後,古爾達茲再次登基,成為整個安息帝國的統治者。[9]
Remove ads
家族世系
|
安息帝國君主 |
|
安息帝國公主/駙馬 | ||||||||||||
|
安息帝國君主/王子(爭位者) |
|
其他王國國王(安息帝國王子) | ||||||||||||
|
安息帝國王子(共治者) |
|
其他王國國王(非安息帝國王子;僅) |
安息帝國國王 薩納特魯斯 |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提格蘭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弗拉特斯三世 | ||||||||||||||||||||||||||||||||||||||||||
索菲尼 王國國王 亞美尼亞 王國王子 小提格蘭 | 佚名公主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米特里達梯 四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奧羅德斯二世 | ||||||||||||||||||||||||||||||||||||||||
安息帝國王子 (共治者) 帕科羅斯一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弗拉特斯四世 | 安息帝國 女王中之女王 穆薩 | |||||||||||||||||||||||||||||||||||||||||
大益人王子 | 佚名公主 | 安息帝國王子 (爭位者) 弗拉特斯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沃諾奈斯一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弗拉特斯五世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阿特羅帕特尼 王國國王 阿爾達班二世 | 安息帝國國王 阿特羅帕特尼 王國國王 沃諾奈斯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美赫爾達特斯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瓦爾丹一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古達爾茲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沃洛吉斯一世 | 阿特羅帕特尼 王國國王 帕科羅斯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梯里達底一世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阿爾達班三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沃洛吉斯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帕科羅斯二世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爭位者) 瓦爾丹二世 | ||||||||||||||||||||||||||||||||||||||||
安息帝國 王中之王 沃洛吉斯三世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阿克西達瑞斯 | 亞美尼亞 王國國王 帕爾塔馬 西里斯 | 卡剌肯涅 王國國王 米里達梯 | ||||||||||||||||||||||||||||||||||||||||
注釋
- 本條目所有與人名有關的譯名、注釋均參見《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7年4月修訂版)。
參考資料
主要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