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喬爾喬·瓦薩里

意大利畫家、建築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乔尔乔·瓦萨里
Remove ads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義大利語發音:[ˈdʒordʒo vaˈzaːri];1511年7月30日—1574年6月27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和建築師,以傳記《藝苑名人傳》留名後世,為藝術史作品的出版先驅。

快速預覽 喬爾喬·瓦薩里, 出生 ...
Thumb
喬爾喬·瓦薩里

生平

1511年7月30日,喬爾喬·瓦薩里生於托斯卡尼阿雷佐[1],早年由表兄盧卡·西諾萊利推薦,師從花窗玻璃畫家古格利爾莫·達馬西利亞[2]。在16歲時由西爾維奧·帕塞里尼樞機主教送到佛羅倫斯,加入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 和他的學生羅索·菲奧倫蒂諾和蓬托莫的圈子,在那裡他受到人文教育。他與米開朗基羅結為朋友,受到他繪畫風格的影響。1529年,他訪問羅馬,學習拉斐爾文藝復興全盛期羅馬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他終身服務於美第奇家族。1574年6月27日,喬爾喬·瓦薩里卒於佛羅倫斯,享年62歲[1]

他在美術史研究的建樹大於他的創作,所著《藝苑名人傳》長達百萬言,書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文藝復興」一詞[3],並提出可按14、15、16世紀劃分美術發展的階段,對後來的藝術理論研究影響很大。

繪畫

Thumb
喬爾喬·瓦薩里:《六個托斯卡尼詩人》,1544。從左到右:馬爾西利奧·費奇諾克里斯多福羅·蘭迪諾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喬萬尼·薄伽丘但丁·阿利吉耶里吉多·卡瓦爾康蒂.[4]
Thumb
喬爾喬·瓦薩里:《客西馬尼園》

他崇拜米開朗琪羅,但追求風格主義,藝術風格蕪雜。存世作品甚多,大都構圖擠密,動作激烈、緊張,反映了後期風格主義的特點。

瓦薩里自己的風格主義畫作在他生前比身後更受人推崇。他創作了羅馬的文書院宮(Palazzo della Cancelleria)大廳的濕壁畫,命名為百日大廳(Sala dei Cento Giorni)。在佛羅倫斯和羅馬,他一直服務於美第奇家族。他還在拿坡里(例如在倫巴底的聖亞納堂瓦薩里祭衣間)、阿雷佐和其他地方工作。

他的許多畫作保存至今,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在佛羅倫斯舊宮(Palazzo Vecchio,市政廳)弗朗切斯科一世房間(Studiolo of Francesco I)的牆壁和天花板上的系列濕壁畫,他和助手從1555年開始在那裡工作;佛羅倫斯聖母百花聖殿主教座堂的巨大穹頂內部的濕壁畫《末日審判》也由他開始創作,後來由費德里科·祖卡里完成,喬瓦尼·巴爾杜奇進行了幫助。他還幫助組織了弗朗切斯科一世房間的裝飾,在舊宮重新組裝。

在羅馬,瓦薩里創作了梵蒂岡宗座宮國王廳Sala Regia)的幾幅濕壁畫

Remove ads

建築

瓦薩里除了是一個畫家,還是一個成功的建築師。[5] 1560-1574年建成的烏菲茲宮,由瓦薩里主持設計,其頂層現已闢為美術館。烏菲茲宮瀕臨阿諾河涼廊,向狹長庭院的遠端開放。這是一個獨特的都市計畫,可以視為一條文藝復興風格的短街,或者公共廣場,周圍是統一的建築。這個涼廊連同瓦薩里走廊,是沿著阿諾河河畔,極少數向河道敞開的沿河建築之一,似乎要融入河濱的環境。

Thumb
烏菲齊涼廊

在佛羅倫斯,瓦薩里還修建了這條長長的封閉通道,現在被稱為瓦薩里走廊,連接了烏菲齊宮與阿諾河對岸的彼提宮(Palazzo Pitti)。封閉的走廊沿著阿諾河,穿過老橋和幾座建築物的外側。它曾經是老市場(Mercado de Vecchio)的所在地[6]

他還翻修了中世紀教堂新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和聖十字聖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在這兩處,他都拆除了原來的聖壇屏和閣樓,並將唱經樓改建為當時的風格主義樣式[7]。在聖十字聖殿,他負責繪製的《三博士來朝》是由庇護五世在1566年訂製,完成於1567年2月。它最近被修復,2011年在羅馬和拿坡里展出。最終,計劃把它送到皮埃蒙特亞歷山德里亞省博斯科馬倫戈的聖十字堂。

1562年,喬爾喬·瓦薩里建造了皮斯托亞聖母謙遜之母聖殿上面的八角形圓頂。[8] 這是文藝復興全盛期建築的重要例子[9]

在羅馬,瓦薩里與賈科莫·巴羅齊·達·維尼奧拉和巴托洛梅奧·安曼納蒂合作,在儒略三世朱莉亞別墅工作。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