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隆尼亞

比利時的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瓦隆尼亚
Remove ads

瓦隆尼亞(法語:Wallonie發音:[walɔni] ;德語:Wallonien發音:[vaˈloːni̯ən] 荷蘭語Wallonië發音:[ʋɑˈloːni(j)ə] 瓦隆語Walonreye)是比利時南半部的一個歷史與文化地區,其人口佔據比利時全國的約40%,通行法語,東部少數地區通行德語

快速預覽 國家, 省份 ...

1970年,瓦隆大區的設立使瓦隆尼亞在政治得以體現。1980年,瓦隆大區正式成為管理瓦隆尼亞的行政機構。2010年,瓦隆政府決定推廣使用「瓦隆尼亞」一稱以取代「瓦隆大區」[1][2][3],不過今天《比利時憲法》中該大區的法定名稱仍為「瓦隆大區」。

Remove ads

名稱

「瓦隆尼亞」的名稱來自「瓦隆」(Wallon)[註 1],後者來自日耳曼語詞「Walh」,指與日耳曼人有接觸的講凱爾特語羅曼語之族群。

「瓦隆」(法語:wallon荷蘭語Waals;德語:wallonisch)一稱也是「瓦隆尼亞」的形容詞形式(亦指「瓦隆人的」)[4][5][6],故瓦隆大區(法語:Région wallonne荷蘭語Waals gewest;德語:Wallonische Region)意即為「瓦隆尼亞之大區」,而「瓦隆尼亞」在部分語言中也常常用作「瓦隆大區」的同義詞[7][8][9][10]

歷史

由於該地區大多數居民都以法語為母語,加上法國在19世紀對於版圖擴張的渴望,該地區曾一度成爲法國領土擴張的對象。1830年,法國外交官塔列朗(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向英國政府倡議瓜分比利時,讓佛拉蒙地區成爲英國的傀儡國,同時將整個瓦隆地區納入法國領土。然而,由於英國對法國政府的不信任態度,以及歐洲列強對法國過度擴張的擔憂,計劃最後被擱置,以比利時南北統一告終。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