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是溫州的代稱。「甌」在吳語溫州話原指土窯燒製成一種泥陶凹狀器皿,後泛指似小盆的事物。 歷史 五千年前的溫州盛產甌,人們呼名其地,稱這裡的居民為「甌人」。 西漢東海國的國都就在溫州,故東海王騶搖世稱東甌王。 晉人郭璞在《山海經》中描述溫州的地形為「甌居海中」,這是有關「甌」的最早文字記載之一。 晚清學者孫詒讓考證,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因世異字,故甌從夏始。 當代 甌與溫州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早已滲入到溫州的文化和方言中。 凡與凹形有關都稱為為甌:山坳叫山甌,手掌和手指成為勺狀叫手掌甌,形象邋遢叫甌斗相,彎曲叫甌攏。 溫州的特產或與溫州有關的事物前面都習慣加上「甌」字,已成為溫州文化的特徵。 另見 西甌 建寧府甌寧縣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