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生物螢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物螢光(Biofluorescence)是一種生物體發出螢光的機制。與生物發光不同的是:生物螢光是透過其體內的螢光蛋白[1],利用與螢光近似的機制,透過來吸收特定波段的光波,然後再發放另一個波段的光波。這種螢光蛋白過往只在刺絲胞動物門物種中發現,但現時在生物樹上多個系列的物種上都找得到,特別是珊瑚魚物種[1]:學者於16個目、50個科、105個屬及超過180個物種的珊瑚魚身上發現螢光蛋白,比預期中常見[1]。這些魚類的視力都比較靈敏,而且其眼內的視神經亦能夠接收這些螢光[1]。
例子
以下為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的《PLoS ONE》期刊列出的可發出螢光的生物的列表[2][1](不包括刺絲胞動物):
- Cephaloscyllium ventriosum
- Urobatis jamaicensis
- 異吻長鼻鰨 Soleichthys heterorhinos
- 哈氏鰐鯒 Cociella hutchinsi;
- 細蛇鯔 Saurida gracilis;
- 大斑躄魚 Antennarius maculatus;
- 玫瑰毒鮋 Synanceia verrucosa;
- Kaupichthys brachychirus;
- Kaupichthys nuchalis;
- 紅鰭冠海龍 Corythoichthys haematopterus;
- Gillellus uranidea;
- Eviota屬物種;
- Eviota atriventris;
- 藍刺尾鯛(Acanthurus coeruleus)的幼體;
- 雙線眶棘鱸 Scolopsis bilineata
- 玳瑁[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